对于医改,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语出惊人:表面看医保覆盖广,覆盖率越来越高,这在全世界是很好的范例。但衡量医改的成效标准有三:一、看病贵看病难是否解决?二、医患关系如何?三、医护人员积极性是否提高?从这些方面看,实际上医改进展不大。(3月10日《京华时报》)
随着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居民参保率越来越高,公众或多或少都能从中受益,这是肯定的;但是,医改成不成功,显然不能仅局限于医保的兜底。钟南山院士提出的三点标准,其实主要的问题就是患者和医生的利益保护。如果两者不是疾病面前的“战友”,反而是金钱面前的对立“敌人”,医患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医改的核心命题就是要调整利益关系,一方面让患者看病不再那么难那么贵,另一方面也让医生不那么累收入不那么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下发文件让医患双方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之类的东西,连原卫生部的老部长都觉得是开玩笑。直面现实,钟南山院士道出的“医改进展不大”现状,首先需要正视。
去年底,有关部门对基层医改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可就在几日前,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结论却是“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因为,超九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超八成公众表示目前看病难,57.5%的受访者甚至认为现在看病比以前更难。
几乎完全相反的调查结论背后,看似匪夷所思;钟南山院士的“医改进展不大”道出了公众心声,道出了公众期盼。要让医改真正迈开大步往前走,最重要的也许有三点:一是有效约束各种权力——比如遏制药品集中招标中的权力寻租;二是真正加大财政投入——医药分家为何难,看病为何贵,归根到底还是财政投入太少;三是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比如港式医院的经验,比如社区医疗的经验。
公立医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行政化,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权力约束。这是医改最应该啃的“硬骨头”。然后就是要加大医疗投入,增加医生的福利待遇,引入患者评价机制。
当然,还应让医疗资源分配更为均衡,不让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增强社区医院硬件和软件配置,培养患者小病去社区的就医习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制度和居民大病转诊机制。具体到大型公立医院,则可借鉴港式医院经验,用预约制让医院不再像车站般拥挤,用先看全科后看专科避免病急乱投医,用全科门诊打包收费避免大处方大检查……
医改不可能随随便便“自动成功”。“医改进展不大”,改变现状首先要不满于现状,如果仍旧沉浸于医保覆盖增加带来的沾沾自喜之中,公众的不满和期待,又焉能转化成医改的动力?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盛翔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