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养生正成为一种时尚。中青报一项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关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47.4%的受访者曾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分享过转载过养生帖。51.5%的受访者曾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照养生帖的指导实践过。65.8%的受访者建议将传统养生知识纳入中小学课本中。(6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这边厢,公众对养生有着强烈的需要;那边厢,养生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养生谣言的泛滥,让公众养生消费的热情找不到出口甚至找错了出口。于是,在理想的图景里,“养生进课本”既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抵制垃圾食品,也有利于提高父母的营养和养生意识,一举两得。只不过,“养生进课本”看上去很美好。
养生谣言的根源在于社会信任的缺失,消除养生谣言,修复社会信任,既需要制度“补血”,也离不开治理技术。“辟谣联盟”也好,“谣言粉碎机”也罢,都生动地说明公众参与可以打破知识瓶颈和信息封闭,驱散谣言的阴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从这个角度上说,消除养生谣言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
更为关键的是,课本不是万能的“创可贴”,一有问题就“养生进课本”,说到底也是一种“懒政思维”。究其原因,课本对中小学生知识学习和精神世界发育、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生进不进课本、哪些内容进课本哪些内容不进课本,采用什么方式进课本,都需要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作为支撑。毕竟,制造“养生进课本”的话题效应很容易,如何将“养生进课本”落到实处却很难。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养生知识固然重要,有没有必要通过课本这一载体进行传承,确实值得商榷。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杨朝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