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2014年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落幕。这是武汉电视问政的第4个年头,电视问政以犀利、尖锐、直面问题广受关注。交通、食品安全、湖泊、违建、保障房质量等是问政的重点,并在4年问政的过程中反复出现。
有人形容,电视问政是一剂猛药,一时会让一些现场官员脸红、心跳、直冒汗。但时间一长,问题、场景、模式被逐渐适应,也就自然产生了免疫抗体。“我感到揪心”、“我感到痛苦”、“我表示道歉”、“明天就带人到现场去解决”……相较之前官员在问政现场表现出的窘迫,此次走上问政台的几位负责人应答要自如得多。较之电视问政诞生之初,人们对它的新鲜感、刺激感也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并不是疲乏于这种形式,并不是问政问得不好、问得不对,而是感慨于同样的问题年年问、反复问,却长时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从电视问政的现场来看,各区、各部门、各负责人的态度都是好的,都表现出对工作不力的自我反省,表示要马上去解决问题,并当众承诺加强整改力度。可是,湖泊被蚕食的现象仍在不同地方上演,违法建筑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豆制品卫生安全仍然令人忧心。电视问政走过4年,显示出老问题还依然存在,不是一问就能根绝的,所要投入的精力丝毫不能减少。同时,如果问政的功能只停留于发现问题、曝光问题,或者只满足于就事论事,不能促成系统性、深入性地解决,长久下去人们还会有热情吗?
纵观这些年媒体和公众对电视问政的评价,起初是充满期待和肯定,后来开始担心它会不会演变成另一个秀场,现在开始质疑问政会不会出现“新八股”。在民众矛盾又复杂的心态中,一方面的确觉得电视问政是一个难得的监督、曝光、推动政府改进工作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对同样的问题年年问,同样的承诺反复说,可就是得不到根本解决而感到忧心。
电视问政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促成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它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电视问政若想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就不只在于有问有答,更在于真抓实干,以点带面促成问题根本解决。现代政治是一种压力政治,政府既然开启了这种形式的质询和对话,就必须说到做到,兑现承诺;既然关注到普通人的意见和感受,就要真心真意动真格。否则,政府公信力会在慢作为、不作为中消减。
不论是电视问政,还是正在各地召开的民主生活会,点出问题,只是迈出了最基础的一步,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以看似“麻辣”的外表来掩饰现实之中的顽疾,用“正确的废话”来总结工作上的缺陷,以台上一时的反省和自责来代替平日的失职,迟早都会被群众雪亮的眼睛识破。纵然,一些问题积重难返,牵一发动全身,但这都不能成为推诿慵懒的理由。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革新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用真干实干的实际成效来回应群众对问政的期盼,这是电视问政保持生命力所必须着力的。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