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近日刊文指出,在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
俗话说,“少数人做得好靠自觉,多数人做得好靠制度。”不论是清除“四风”问题,还是日常的管人、管权、管钱,加强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一个共识。但在少数干部那里,制度也成了屡试不爽的“挡箭牌”,推卸责任的“万能框”。先有人后有制度,制度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或漏洞,需要在运行当中去发现、去完善。而有的干部正是抓住了制度的漏洞,只把问题引向制度,以掩盖自己的工作失误、能力不够、责任不足,这就是典型的懒政思维作祟。
而更多时候,还存在一种制度被滥用的“制度崇拜症”,言必称制度。出了问题一律归因制度弊端,解决措施也全寄望于制度。忽视了制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些事情不需要建立制度,但还是被制度化;有些制度本来已经很好,但还是被掐头去尾,改头换面,拿出来装门面、凑数量、充政绩。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往往造成前后矛盾。这警示我们,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在公共治理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制度建设,更应避开只看口头、只看文本的“制度陷阱”。
其实,领导干部凡事都推给制度,把制度当“挡箭牌”、“万能药”,自己游离在制度之外,实质都是私心杂念太重,都是敷衍塞责、怕事躲事,都是给“为官不为”找借口。制度是作为约束和激励而存在的,都是靠人执行的,说到底每个人也是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个人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制度的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制度解决。有很多旧的制度需要清除,新的制度需要建立。但制度不在于多,而是在于被敬畏、被执行。更深层意义上讲,制度建设不仅仅是破旧立新那么简单,而是被认同和被信仰。只有让这种文化根植于干部的心中,制度建设才能找到根本的归宿。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侯金亮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