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伴随除夕火车票昨日开售 ,铁道部12306网站也迎来抢票“最高峰”,很多区间车票进入“秒光”阶段。
今年春运购票最大的不同,是车票预售期变为60天,退票也实行了“提前15天退票不收取退票费”的新规定。随之而来的,是“一票难求”带给社会的焦虑感,比往年提前,也比往年拉长。12306网站早早成为“战场”,第一时间进入白热化。购票新规带来了抢票策略的调整,不少个人旅客为买到心仪的车票,加入“囤票”大军。最为显著的事例,是一则“上海一对夫妇囤票21张仍未买到称心票”的新闻,挑动了人们本已高度敏感的神经。
对于这种“利用规则的不公行为”,尽管没有抢到票的人多表示愤慨,铁道部也表示“不鼓励”,希望囤票者把机会让给更多的人。但是现实也在说明,指责和劝导依然不能阻止人们为抢到一张回家车票而穷尽一切办法,以求“确保能回家”。
这是购票规定变更后依然要面对的问题。预售期延长,退票成本降低,虽然初衷是为了购票更为方便、顺畅,但是“一票难求”的供求格局没有变,春运火车票作为稀缺资源的分配格局也没有变。在“运力没有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买票的时间被分流了,但买票难的焦虑并没有稀释;预售的时间提前了,但“买票难”的难题并没有提前被消化。从社会感知上来讲,最大的区别,不过是这次“战斗”持续的时间,以前是20天,现在是2个月;以前只是“抢票大战”,现在又来了“囤票大战”。
在运力不足还要长时间存在的现实国情下,火车票在春运期间的高度紧张,必然会让购票人心里极度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尽管没有人愿意起早贪黑苦守电脑前去抢票囤票,但也注定没有人能够抗拒加入到这一场“战斗”的行列。对于渴望团聚的异乡人而言,第一位想到的,永远都是要一张回家的车票使出浑身解数,不惜高昂代价。
包括规则的制定者在内,整个社会都无法回避这种纠结。一方面是公共资源高度稀缺,一方面的利益和博弈主体日趋多元,12306网站必然要不停地与各种“抢票软件”作战,永远不足的票源也必然要在不同的购票人中产生争夺。正视这种必然性,囤票行为虽然谈不上光彩与合理,但是未必不是心态焦虑和不安全感使然;正视这种必然性,购票规则固然要面向秩序和公平做科学调整,也要承认不可能完全杜绝规则利用的空间。
只要我们置身于“再难也要回家”的心理情境,体验过春运购票的无奈和辛酸,我们就会对抢票囤票多一份理解,意识到从根本上解决买票难、回家难,要靠提高客运能力与效率,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减少“候鸟”式迁徙来解决,而不是指望购票规则上的“排排坐吃果果”来实现。没有这种“大公平”的实现,各种抢票行动就只是变换了方式而已。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琼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