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李劭强:理性解读“低分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

发布时间: 2008-07-13 16:0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高考录取正在进行,任何关于招考的新鲜事实都可以成为引人关注的新闻。继此前,美少女作家蒋方舟可能被清华降60分录取引起争议,近日又一低分考生被录取的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个幸运的女孩是湖北的张孟苏。她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高考分数并不高,在国内只能上个独立学院。但高考结束后在一个招生咨询会现场的助人举动,为她赢得被新加坡一所大学录取的机会,并获得了20万元奖学金。(7月13日楚天都市报)
  有网络在转载此新闻时,拟定的标题是“湖北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这个标题传递的信息是:低分考生被录取的原因是因为其乐于助人,或者说是乐于助人是国外高校录取的一个标准。应该说,从新闻中可以看到,乐于助人的确是低分考生被录取的一个契机,如果没有乐于助人的举动,就不会有国外高校与其深入接触的可能。但更应该看清的是,真正导致低分考生被录取的原因是其出色的素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正是这些成绩才促成了低分被录取的佳话。
  因此,在阅读此新闻时,读者应该首先避免的误读是国外高校在以德取人,尤其是在网络制定了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片面标题之后。事实上,道德与能力有其清晰的分界,除非是选拔道德榜样的学校,否则不会出现道德可以代替能力与分数的现象。一般来说,如果读者认真读完新闻就会对此有清楚的认识。但接着一个更容易混淆的误解可能产生,就是人们会把这个低分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看成是高考制度弊病的一个例证,以此来感叹高考埋没了多少人才,选拔了多少庸才。这一点可以从新闻的网络留言中可以看到。
  那么,一个低分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的个例,能否成为高考制度效用的反证呢?在我看来,这个判断是不能成立的。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高考制度在改变个人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由《中国青年报》与教育部考试中心、ATA公司共同主办的“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公众调查”结果显示,89.6%的公众自称命运因高考而改变,95.3%的教师对高考制度总体持肯定态度。因此,从高考的整体作用看,其正面作用无疑远大于应试的弊端,我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就是靠高考制度来承载与保障的。
  另一方面,一个低分高能力被录取的个例并不能直接否定高考的应试。新闻中的确有一些高能力但高考却低分的考生,但新闻中也有很多高能力高分的考生,在能力与分数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冲突。至于参加高考的整体考生,更是以考分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一个高能力但低分的考生并不能否认高考的应试模式,她的存在只能说明她不适合高考的现有模式。而既然是考试就一定要有一个模式,既然是选拔就一定要有公平的测试,所以即使现在的高考有一定的问题,也是必须接受的次优选择。除了高考,哪一种选拔能够公平、公正地改变个人命运,促进阶层流动?
  虽然,高考需要改变,应试教育需要改进,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主要机会,是实现人生追求的最紧要机会,因此反思高考并不等于反对应试,即使在出现低分考生被国外高校录取这种具有讽刺意味的反常情形下。当然,在高考的巨大社会作用面前,那些低分者的个体命运也是需要关照的,但这种关照在很大程度上该由招生制度和社会的开放来承担,如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以使得那些低分高能的学生可以入学,或者提供公平的就业就会,让高能力者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其优秀。毕竟,高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导绝对公平。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劭强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蒋方舟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