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刘旭:从环保部增设“三司”看节能减排

发布时间: 2008-07-21 12:27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日前,环保部“三定”方案获国务院批准,该部将增加环境监测司、总量司和宣教司三个司局。此举带给我们诸多信号。7月18日《新京报》报道此事的新闻标题是——“环保部“三定”方案获批:增设三司局显减排决心”。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我们自身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当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日益深入人心,国家把节能减排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来抓。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涉及地方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眼前既得利益与长远战略利益,少数企业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冲突,在具体落实中还有着诸多困难,存在一定阻力。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笔者以为:
  节能减排,首先是要着力培育全民环保意识。节能减排是当前全人类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之一,正日益引起全球关注。能源和生态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但时至今日,传统能源走向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此以往,地球将难以承受哺育人类之重。特别是中国目前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使我们正处于能源高需求、高消耗阶段,仅钢材消费量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水泥消耗量占世界的一半。同时,我们的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虽然目前我国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只有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1/3、美国的1/7,但是从总量上讲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实施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道路是我们的根本出路。节能减排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因此,要切实加强世情、国情宣传,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家庭等活动,持之以恒地做好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形成“节能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节能减排,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绿色GDP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就是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节能减排,难点在于要真正舍得放弃眼前利益。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区域限批等强力措施纷纷出台,“环保风暴”持续掀起。但是,实事求是而言,“节能”进展顺利取得了相当成绩,“减排”则还不尽人意。“节能”能直接给带来经济效益,因而政策执行主动,效果“立竿见影”。“减排”则由于投入大、成本高,往往只出不进,算不来帐,导致不愿“减”或者无力“减”。 一些因历史原因已形成的以化工、矿产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环保政策与自身财力建设上则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一些企业的治污设施是“聋子的耳朵——当摆设”,环保执法部门与违法违规企业之间不断上演“猫鼠游戏”。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补偿和扶持政策,但从总体讲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国家财力目前也不可能完全兜底买单。经济增长的长期粗放式经营,使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还有着一个逐步适应和把握的过程。上述局面,虽然在短期内还很难得到彻底扭转,但是这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放松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的借口。各级政府一定要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倒逼”促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要从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敢于真正放弃眼前既得利益,动真格、出实招、下大力,及时发现病灶,找准病因,精心寻“配方”,加大用药“剂量”,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抓紧抓好抓落实。
  节能减排,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关键。节能减排从表面上看是一项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实质则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不下于引领一场产业革命。节能减排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绩考核方式;需要先进技术作支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科学地运用行政手段、市场办法和价格杠杆综合推动。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改善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力量推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在“节”和“减”中尝到“甜头”,以更好的利润回报预期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要着力突破为治污而治污的工作局限,合理布局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推行集中治污,实现清洁生产,有效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成本。
  节能减排,各级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光动口、不动手”,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率先垂范,带头搞好节能减排。比如,在用电管理上,要带头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等,夏季空调温度要控制在26℃以上;公务用车、办公用品、接待应酬等方面要“精打细算”,严格控制支出,节约节俭定额;要着力削“文山”、填“会海”,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写这篇文章,正值夏日炎炎。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气温不断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或“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新高。气候变化正在侵蚀我国经济“肌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友好环境”。节能减排,我们还任重道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旭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刘旭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