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全市3196名城管人员纳入行政执法编制,全部实行公务员管理。不少人提出质疑,广州一夜之间增加三千多公务员,这些编制从哪来,是否有违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规定?城管变身公务员后,能否从此改变“打手”形象,真正做到文明执法?(新华网10月20日)
城管变身公务员的编制从哪里来,是否违反“逢进必考”的规定,能否做到文明执法等还只是问题的表面,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的质疑昭示着公众对于城管版公务员的不认可态度。现在的问题是,城管版公务员缘何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呢?
第一,城管执行的是否算得上“公务”?所谓公务,是与私人事务、企业事务、小团体事务相对的概念,强调的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表面上看,城管执行的是政府综合管理职能,是为公众服务,也就是广义上的“执法”,但众所周知的是,城管所执的法与一般意义上的法有很大区别,前者一般是地方政府的规定或条例,而后者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城管执行的能否算得上“公务”还真是个问题。
第二,城管版公务员在程序上合法吗?在这里,姑且不论城管版公务员是否有违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规定,仅就问题本身来说,把城管这样倍受非议的群体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是十分重大的事情,然而令人十分失望的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成立以及将数千名城管人员纳入行政执法编制既没有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也没有获得纳税人的同意,而是先斩后奏、草草上马,因此在法律程序上也很难有说服力。
第三,城管版公务员具备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吗?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一直是城管留给公众的印象,我们很难想像堂堂公务员竟像土匪、恶霸一样的“执法”,不是把人们群众当成是服务对象,而是把包括小商小贩在内的群众当成是自己的施暴对象、泄愤对象以及打击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商小贩甚至都成为了城管人员眼中的“敌人”。所以,在城管的整体面貌没能获得根本改观的前提下就匆匆将其纳入公务员队伍,极有可能损坏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城管版公务员倍受质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既反映社会公众对于城管版公务员的总体认知和态度,也反映出政府在做出这项决定时候的草率和冲动,因此值得当地政府深思,尤其是对于那些急欲效仿或复制广州经验的其它地方政府来说,更需要深刻反省,须三思而后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北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