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博:到底是谁绑架了吴加芳和我们
发布时间: 2009-02-19 09:15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吴加芳,这个在汶川大地震中因“留给亡妻最后一点尊严”而被人们广为称道的情义男近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先是有媒体爆料说他不供养父亲,接着,该媒体又对此做了一期将近三十分钟的节目,试图探清事情背后的来龙去脉。在这期节目中,吴的形象被彻底颠覆,由“情义男”转变成了“绝情儿”。
百善孝为先。自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非常看重孝道的。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一旦被曝不守孝道,那他立马就会深陷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泥潭。在当今信息传播手段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吴加芳不赡养父亲一事势必会“广为传播”,估计他以后面临的指责、谩骂将“超乎你我的想象”。
真可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这一切都不在吴加芳和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吴加芳还是那个吴加芳,民众还是原来的民众,而吴的形象和民众的反应皆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切,看上去那么诡异,仔细一想,却又觉得自然而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喜欢树典型的民族,典型意味着完美,尤其是道德上的无瑕。因此,我们看到的典型大多是道德完人,而这,往往又是媒体选择性报的的结果。
具体到吴加芳身上,他“留给亡妻最后一点尊严”是真实的,他与父亲断绝往来也是真实的。在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人们需要的是道德上的感召与精神上的鼓舞,吴背亡妻的义举自然是感召人鼓舞人的典型。而当地震的余波渐渐散去,当人们开始用平常心来看待曾经的情义男时,他身上的瑕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他身上的道德缺陷(比如不孝)也成了媒体制造噱头的绝佳材料。可叹,可悲!
在某媒体所做的这期报道中,记者对于吴氏父子为何反目并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只是似是而非地告诉观众可能是因为吴父不喜欢吴的前妻。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吴加芳与父亲绝交二十多年并声称即使坐牢都不会赡养父亲,其中必有隐情。从吴父的回避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媒体,在事情的真相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就给一个人贴上不孝的标签甚至用混账这样的字眼形容当事人,这合适吗?当然,作为儿子,无论遭受多大的委屈,对自己的父亲不管不问甚至恶语相向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只是,这种不孝非要用媒体去大肆渲染,进而达到举世皆知,全国唾骂的目的吗?话又说回来,全国比吴加芳更不孝的人多了去了,媒体为何偏偏盯上了他?是不是因为他过去曾经是光辉的典型,如今是一个大不孝者,这样的新闻更能吸引人眼球?
一个人走进鲜花与掌声中时可能没什么,一旦坠入全国舆论讨伐的深渊,那他的生活则进入了一场梦魇。作为旁观者,我们的情感也随之大起大落,大家都是受害者。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绑架了我们?!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意博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李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