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然玉:减负立法?不如清扫教育特权

发布时间: 2009-05-25 08:0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针对未成年人学业负担重的问题,作出了“不得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专门规定。有专家表示,《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助于切实减轻未成年学生的课业负担。——5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中小学生课业繁重问题由来已久,立法也不在少数。今年三月份在《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便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一、初二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同样四月份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也涉及到为学生立法减负。
  为中小学立法减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为什么要一再立法。记得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开立法减负之先河,而后各种各样的相关立法纷纷跟进。应该说如今法律层面上学生的负担已经很少了,祖国的花朵们似乎过着“快乐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生依旧在题海作业间挣扎,不要说减负,随着升学竞争不断加大,中小学生大有越来越累的意思。
  反思目前教育界的这一怪现状,减负的立法不少,学生却依旧苦不堪言。归结原因有识之士指责其根源是不合理的应试教育制度。诚然,这是一个原因,也的确是问题的本质。但是如今看来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短期内不会消失,即使教育改革已在进行但恐怕还是小修小补的多,大大阔斧地推到重来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此看来学生减负是不能寄希望于应试体制的终结了。教育部门看到了这点于是频频立法,甚至细微到每天的作业时间,可是结果呢?我们有目共睹。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这么累呢,除了为了应试,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不是权贵富豪,没钱没势,平头百姓一个。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只有靠自己努力了,如此这般,过重的学业负担便成了自己主观的需要,一种被动的接受,甚至自我加压。
  当然这种想法也是很多一部分家长的心底话,既不能像绍兴的那些权贵一样利用各类竞赛使孩子加分,又不能像铜川市的公务员一样可以把孩子送去专用的“官员子女学校”。于是他们只能把望子成龙的希望寄托于考试,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不被竞争淘汰便强迫他们拼命学习。出于这个目的他们会选择升学率的学校(这些学校往往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花钱请家教、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家长用心良苦,只是苦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苦似乎就是一种必须,试想下如果是富豪弟子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学业负担过重所困扰的吧。某些地方的教育给百姓唯一入口的同时,给权贵阶层开了一个窗,他们的子女不必挤那道窄门,从窗里就可以轻松跨入看上的学校。
  教育的不公平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今我们要做的不是为减负立法,这样的法律或条例已经很多;也不是一味谴责短时间里无法改变的应试教育模式,我们只能适应;真正要考虑的是清扫教育圈内的特权,还平民子弟一个公平的机会,让他们不必通过额外的辛苦弥补起跑线上的不足。为减负立法?不如用这个精力和决心清除教育特权,唯有这样,祖国的未来才不会过早的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稿源:荆楚网
  作者:然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