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佘宗明:公选干部别舍能力之本逐年龄之末

发布时间: 2009-06-21 08:4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近日,昆明市公选了60名年轻副部级干部。这60名干部年龄全在35岁以下,其中有30名是“80后”。对年轻尤其是“80后”干部的选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他们经验和能力不足,也有人认为,这项措施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快车道”,是常规干部选拔机制的有益补充。(新华网  6月20日)
  邓小平在80年代曾就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提出过“三化”——“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对于我国今天干部整体年龄结构的改善而言,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昆明市公选“80后”干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干部任命唯资历”框条,对推进干部年轻化是个可贵实践。
  “80后”经验缺乏,笔者以为这不是问题症结所在。许多80后青年富有激情且有卓识,学习能力、责任感也很强,只要选拔出的是这种人才,就无需对他们“在其位,乏其经验”、政治低能化问题过于忧心。以经验去论公选“80后”干部合理性,是社会上“任人重经验轻能力”观念的惯性延伸。
  窃以为,对“80后”干部的种种质疑,也暗含了社会对所谓“80后”认识的些许片面观。不少人从流行于世的“80后写作”“80后艺术”等中产生错觉,认为“80后”就意味着“叛逆、不羁、个性化”或“行无定规、无病呻吟”等等。这种全称判断,使得80年代出生者中的大多数都无故被圈进“垮掉的一代”的惯用叙述里。学者张阂曾指出,将80年代出生者内部差异抹煞,给以“80后”命名除了反映了公安局户政科的懒政,别无意义。要对“80后”当官辨证看待,对“80后”风貌有更全面认知,就必须去“以偏盖全”,以人论人。
  公选“80后”干部,可让干部队伍年轻化,可促进少许学生就业。但在其意义背后,对于这次公选本身,我尚有疑虑:昆明市这次“选官”,年龄限制和指标数额都定得过死,虽刚性却也显得僵化。古人讲的“任人唯贤”和“唯才是用”,追求的是“才宜”而不是“岁宜”,年龄怎么说也不能成为首要标尺。昆明市选官标准,很容易异化成“为年轻而年轻,不惜降低门槛”和“适龄乐师不够,有人滥竽来凑”的程序混乱。结果人倒是齐了,年龄结构改善了,更大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干部能力和效率整体下降,得不偿失。
  开放公正的选拔干部制度,应该是面向更广泛人层,选拔首重能力的。用年龄作为量化标准,“非35岁以下免谈”的“准入制度”都是弱化能力在考核中的至关重要作用。这种年龄依赖,把能力和年龄本末倒置,将某些年龄有出入但“怀抱利器”的人拒之硬性规定外,反而不利于干部选拔的制度建设。
  公选的干部是“80后”还是“70后”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忘能力之本逐年龄之末。干部队伍要年轻化,但若是以干部队伍能力退化为代价,不免“捡了芝麻丢了瓜”。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佘宗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佘宗明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