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陪访”不如“下访”和“上访”
发布时间: 2009-06-29 08:4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江西瑞金于去年11月推出“陪访制”,即由村级、乡镇干部陪访民去上访,试想以此减低上访数量。但一尴尬事实是,今年一季度接访496件中,陪访仅19件。有干部分析说,这和大多访民不信任乡镇干部,绕开他们上访有关。(6月26日《新京报》
“陪访制”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引起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其间,更多的人持质疑和反对态度,同时也有一些工作人员“叫苦”和“喊冤”。
诚然,陪访的产生乃至上升到制度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无奈”,也折射出基层政治生态的一种尴尬。一方面,信访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非因正当事由和法定程序,他人无权干涉和打击;但另一方面,群众上访的数量却是一些上级和领导对下级和普通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能截访,却又必须努力减少上访数量,同时还得保证上访不发生性质上的畸变,这对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的确有种两难困境的意味。或许也正是基于这种“两难”的权衡和博弈,陪访制也就在制度的弹性空间里顺势而生了。
但无论陪访制成为可能有着那些看似合理的现实因素,却也无法否认陪访自身存在的一些潜在的或显在的弊端。一是陪访很容易落入“监访”的窠臼。如何“陪”而不“监”,其间的度是一个很难把握和判断的问题。而随着人们的法制意识的增强,以及信息传递、反馈渠道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陪访无疑会遭到许多质疑和诟病。二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贴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陪访民去上访,既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也是对纳税人钱财的某种浪费,是出力不讨好的“非典型”性行为。三是因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陪访的操作性不强、实际收效不大。正如报道披露的事实:“在今年一季度接访496件中,陪访仅19件”,陪访成为事实的比重不大。
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会不断暴露出来,而一些新问题也会不断产生,在诉求渠道难以达到理想化的畅通状况下,上访的事件和人数也会随之增多。而陪访,除了增加工作人员舟车劳苦和浪费不必要的钱财外,也无助于问题根本上的解决。在这里,与其被动陪访,不如主动“下访”和“上访”。
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深入到群众中去调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尽量在基层和一线就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上访的数量,从实质上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对那些不合理的诉求要多做政策解释和心理疏通,对那些“老大难”问题和政策性问题,应该认真收集汇总并加以分类整理,然后替群众主动“上访”,积极谋得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上级其职能部门的指导。
说到底,陪访不过是被动的“人性化”行为,本质上体现为对待问题的消极态度,而这,比群众上访所要反映的问题更令人感到不安。当下,我们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和谐”构建,其实更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强化理想、端正态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流于表面和形式。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尧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陈尧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