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朱小龙:如果季羡林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

发布时间: 2009-07-13 08:1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2009年7月11日,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仙逝,享年98岁。一时间,季先生的生平事迹成为热点。人们再次关注先前的报道:钱文忠2007年在百家讲坛录制的12集电视讲座《我的老师季羡林》的精彩内容已整理成书……书中透露,1930年三位大家高考,钱钟书、吴晗和季羡林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5分、0分和4分。但季羡林当年高考的第一志愿,居然还是清华大学数学系(1月21日《新京报》)。
  季先生凭借4分的数学成绩,竟能跨进万千学子神往的清华大学校门,颇有“传奇”色彩。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当年教育制度配置的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内核”,季先生能否进入清华?中国又能否产生一个国学大师?换言之,如果季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胜算几何?
  答案不容乐观。现代教育制度强调的是均衡发展,竭力消除偏科。别说季老数学考了4分,哪怕40分,也是严重偏科。若生在今天,恐怕老先生只有在“象牙塔”之外驻足叹息的份了。倘真如此,中国文学界便因少了季羡林,甚至是钱钟书和吴晗等一批大家,定会黯淡不少。
  由此看来,季先生等人是幸运的,他们被体制开了“绿灯”,得以绕开诸多羁绊,精微钻研。反观现代教育制度,则有些悲哀,因为即便拥有好材料,它却未必能够烹饪出佳肴。
  从今年高考的“甲骨文作文”,到“最牛满分作文”,当前的教育制度,特别是高考体制再次引发人们的深思。在高考政策的现状没有改变之前,只有突出特长而总体成绩不好的考生,恐怕难有理想出路。在媒体铺天盖地地渲染报道高考“状元”的背后,是 “分,分,学生的命根”思想的根深蒂固。
  然而,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面前,为何总有人置条条框框于不顾,大胆试水?对于偏科却有专长的考生,我们的体制为何难以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从某种角度而言,强调广博和均衡发展的教育体制走向了狭隘与失衡,曾经推动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的教育体制如同一双鞋子,只按一般脚掌的尺寸来做,不去量体裁衣。至于个别大脚,要么痛苦地蜷缩,要么勇敢地前伸,直到将鞋子穿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谈及教育时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他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
  虽然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现代教育体制仍未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进而找到因材施教的良方。在强调多元发展的今天,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与突出的个性依然水火难容。这种体制虽然发现了创造力,却缺少培养和解放创造力的主观能动性。
  记得前几年有媒体报道,日本培育出了方形西瓜。乍一听,百思不解。原来,这种西瓜生长初期就被套上了方形的模子,自然长不成圆形。
  鲁迅先生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决策者只有敢于正视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进行改革,才能不养痈遗患,避免培养出方形的“西瓜”。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小龙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朱小龙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