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一词火了,潜伏多年的高校就业秘密本来早就已经“身份败露”,而“被就业”的出现,仅仅是为虚假就业数据做一个更加醒目的脚注而已。教育部的“回应”去让人更加云里雾里,“‘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你信吗?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就是“个例”,其实也是很严重的事情。
就业率数据注水这种行为本身就很恶劣。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高校为了粉饰自己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伪造就业信息,且不说这样做违背了基本的教育精神,单就从法律角度来看,就已经属于违法了。虽然“被就业”的大学生本身可能不会受到实质性伤害,但是伪造就业数据的造假之风却让整个社会蒙羞。
欺上瞒下,这是官场那些道德堕落者惯用的卑劣手段。曾几何时,高校为了制造漂亮的就业数据,这样的手段也开始被使用。这些高校在欺骗教育部,欺骗国家统计局,甚至欺骗党中央;当然了,向社会隐瞒了他们真实的教学质量,向更多的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和家长隐瞒了他们真实的教学实力,向企业等用人单位隐瞒了他们不知羞耻的功利之心。这样的风气,是大学之不幸,是时代之不幸,是民众之不幸。
我本人是绝不相信“被就业”只是个例,我想很多网友也不相信。在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报告中,用词基本都表现出了“形势一片大好”,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地方的就业数据统计报告,发现经济落后的贵州省却表现出了非常的魄力。据7月28日的《贵州都市报》报道,“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了《贵州省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我省上半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形势。”,这份报告对该省大学生就业形势是这样描述的:“全省7万名需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仅为47%左右”。就这一句话,但是其中用了“仅为”,忧虑之意跃然纸上。
虽然很多“权威”的数据统计可能都会用到“形势严峻”之类的用词,但是并不足以表达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就业的担忧。尽管我们经常说“信心”二字,但是谁希望这样的信心是被注水了的?恐怕只有让学生“被就业”的那些高校希望出现虚胖的就业数字了。
请不要用“个例”之类的言辞来搪塞“被就业”之质疑,信心不是一个“个例”就能填满的。高校对学生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本来就备受指责,如果我们的教育部再来一个为高校推责的“回应”,那么我们又该去何处寻找信心?其实如果大家都坦诚行事,结局未必就比现在更坏。
正如大家都想问教育部的一个问题:“被就业”属个别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哪怕教育部说“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仅凭一句话哪能说清楚这个问题?!其实,“被就业”的情况并不是今年才有,只是以前没有这个如此引人注目新鲜的网络词语,其讽刺意味和无奈情绪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或许正因如此,才惊动了教育部,但是大家对高校就业率注水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既然大家都对“被就业只是个例”持高度怀疑态度,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和就业统计机构就很有必要对高校的实际就业数据进行一次严谨的调查,因为社会需要真相。不能因为要提振信心就袒护弄虚作假的荒唐行为,谁需要一个没有事实根据的“信心”?至少真正关注社会进步的人们不需要,真正为民生着想的人们不需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岳振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