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争:宁要真实低学历不要虚假高学历
发布时间: 2009-08-24 08:4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南京原市长蒋宏坤已于日前出任苏州市委书记,以接替从这一位置调任深圳市长(代)的王荣。在官方公布的蒋宏坤简历中,“在职大专”学历引起极大关注。(8月21日《重庆晚报》)
不能否认,蒋宏坤的“在职大专”学历之所以引来这样的关注,是与上任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的对比分不开的。今年6月份,《瞭望》东方周刊发了一篇《深圳代市长王荣学历货真价实》的文章,旋即成为那几日的新闻热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一个本不该成为新闻的新闻为何受到如此追捧?难道社会民意已经对官员高学历的怀疑程度达到了“赤裸裸”的程度?若果真如此,蒋宏坤真实的“在职大专”学历也当然会引来网友们的关注。
关注官员真学历的同时,当然离不开对假学历官员的讨论。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王益据传被“双规”时,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撰文《请查一下王益的博士学历来历》,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调查结果表明,王益的博士若不是造假便是别人替其完成的,原因很简单:本科和硕士都是历史学专业的王益,用约两年时间完成经济学博士并写成博士论文、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此事件之后,但凡有涉及到官员学历的问题都会成为时下的新闻热点。
29岁“中国最年轻市长”便是因为这一原因遭到了网友们的人肉搜索——就连他当年在清华大学的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都被网友们找了出来,经过考证之后,果然发现其中就有抄袭成份。无论是“王益学历来历事件”,还是“中国最年轻市长事件”,其背后都在表征着同一个现实——公众对高学历官员的学历真假问题已经几乎不存在几分可信度了,相反,以真实学历示人的官员,即便是十分底的学历,也必将受到民意的掌声。
公众该如何对待官员学历的的真假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本身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尊重,但是,具体到现实层面,许多官员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却不惜用造假的方式。官员为了弄到文凭,“让秘书替自己上课,用公款贿赂导师、学校让自己蒙混过关,在社会上已是公开的秘密”——北大某博导如是说。可以看到,在我国官界,“学历大跃进”之风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这种现象,“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同样道理,从百姓们的角度来讲,学历的高低不是评判一个父母官的好与坏、政绩高与低的砝码。我们更关注的是他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和实事:腐败问题有没有得到抑制?经济有没有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业有没有得到提高?贫困有没有在减少?
宁要低学历的“实”、不要高学历的“虚”——这便是我们评价官员学历的一个基本态度。学历的真实性不仅是官员们踏实态度和实干作风的开始,更应该是整个社会拒绝造假、拒绝浮躁的开始。公权部门的官员们一旦习惯了弄虚作假的风气,我们的学术界、官界乃至到社会各界都可能会在造假的风气中制造着更多的垃圾文字。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青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马青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