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世人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媒体都在大肆宣传。在09年的岁末,环保似乎成为最热的新闻点之一。每个人都不妨思考:环境问题离我们很近,我们离环境保护又有多远?
在本届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显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主动提出了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并表示“近期已确定各种节能减排指标都要纳入‘十二五’规划,考核执行”。这样的表态显然能赢得国际舆论的赞赏。
有媒体说,这次大会是一场政治家之间相互博弈的大会,能否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份新协议是最大热点。然而气候变化大会真的只是各国政府之间的一场谈判吗?笔者窃以为,大会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各国政府如何表态,而是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让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基本理念。气候保护并不是你推我就的政治游戏,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命游戏。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人普遍对于气候变化并不感冒。截至12月7日23时,在腾讯网发起的超过7000人参与的一项调查中显示,72%的网友表示“防气候变化,没有采取过具体行动”。面对“我们为什么不关心气候时”的疑问时,网友如此质问:“我们为什么关心气候?气候又不是我们破坏的,凭什么别人做错的事由我们来负责?”这看似咄咄逼人的理由得到很多的响应,代表了当下很多人的心声。笔者在这里并不是驳斥网友的观点,也无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挥舞批评的大棒,只想例举几项数据:
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25个主要国家,中国人对气候的关心程度,倒数第一;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包括很多深受旱灾苦难的中国人;90%的巴西人表示对气候关注。
有足够的例子证明我们环保理念的落后。其实,贫困或者落后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不环保的理由。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并行不悖,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我们可以实现对世界的承诺,但真正改变国人的环保理念却更为艰辛。正如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所说的,中国有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并有许多措施保证实现这些目标。诚然,借助政府的有力调控,我们可以拆掉污染的企业,可以把外国污染企业拒之于问外,可以更新换代,淘汰落后技术。但只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国民的环保理念一直停留在原始阶段,而仅靠那些向国际社会交代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环保理念的培养,远比达到几项数据的目的更为重要。
稿源:荆楚网
作者:洪大鹏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