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具爆出产地和质量问题以后,一位工商人士向记者透露,抽检涉及到购买费用问题,目前在流通领域抽检的多是涉及面更广的大众商品,像达芬奇家具这样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属于小众消费群体,因此往往很少抽检。(《北京晚报》)
这位工商人士向民众提出了一个貌似经济,但很政治的问题:对于奢侈品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不起。
一张单人床,10万多元;一套沙发,30多万元。业内人士称之为小众消费,说直白一点,就是奢侈品。
无论是小众消费,还是奢侈品消费,达芬奇家具都属于消费品。生产经营者应该对消费者负责,监管部门也应该对消费者负责。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是监管者不想对消费者负责,而是由于经济的因素,监管者没有经济能力对消费者负责。
工商部门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抽样检测方式实现。国家规定,抽样检测,应该由负责实施抽样的职能部门购买所抽样品。譬如要抽检一套“达芬奇”沙发,就要掏30万元购买一套沙发检测样品;检测一张“达芬奇”单人床,就要掏10万元购买一张沙发检测样品。这对于负责流通领域食品监管的部门来说,并非一个小数目。据报道,广东河源市政府2010年拨给该市工商局的商品检测经费是50万元。如果把这50万元拿来检测达芬奇家具,估计可以抽检2-3个样品。而像食品、电工器材、玩具、建材等其它大宗消费品,就无法进行抽检了。
检测经费是否能够支持监管职能,看起来是经济问题,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国家监管部门不能履行法定监管职责,却是一个很现实的政治问题。一个地级市,区区几十万元抽检经费,又怎么能够支持监管职能?如果监管执法机构的基本经费不能保障,又怎么能够实现监管目标呢?如果国家监管执法机关的监管职能没有足够的经费给于支持,监管行为无法有效开展,监管职能岂不是画饼充饥?
达芬奇家具案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政府要下决心监管部门监管不起的问题。要科学预算商品抽检经费,给于足够的保障,科学配置监管干部,人力上给于足够的支持;监管部门自身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监管空白。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达芬奇式的13年不抽检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中华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