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连接西湖风景区和钱江南岸,是一座双向车道双层钢桥。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已经超期24年,连大修都没修过,它曾被大规模炸过三次,岿然不动。设计时速20公里,如今跑到百公里。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现在钱塘江大桥日通行汽车超过一万辆,火车超过150辆,被民众称为“桥坚强”。(7月24日新京报)
同是中国人修的桥,为什么钱塘江三桥会在通车不到十四年就会垮塌?想起早先垮塌的虹桥、凤凰大桥、九江大桥等等,好像是现在垮桥塌桥已经见怪不怪,成了家常便饭。我们现在的桥梁建设怎么了?难道真应了那句老话,一代不如一代?钱江大桥之所以坚固耐用,之所以坚强,是因为那些当年的老一辈建设者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去做。除了钱塘江大桥,还有修于同时代的耐撞的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耐炸的简阳沱江一桥等等,正是茅以升那些老前辈能把修桥当做百年基业来做,靠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坚强”的奇迹。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我们不再缺少技术,不再缺少资金,楼塌塌、桥塌塌、路塌塌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早前人们做的是事业,现在做的是市场;早前人们盖房是让人安心常住的,现在是让人们买的、炒的、投资的;早前人们修桥树立的是人品,追求的是百年基业,现在树的是形象,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早前人们干革命做官为的是干事业、造福于民,现在做大事是为了做大官、挣大钱;早前衡量官员政绩的是产量和质量,现在衡量官员政绩的是产值和GDP;早前我们追求的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现在追求的是使人民群众乐业,用于安居的住房不再认为是生活必需品;急功近利、贪慕虚名使我们的发展进步已经偏离了服务人民的方向,让我们放弃了坚持,远离了坚强。
过分的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我国的富豪数量高居世界前列,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日益严重,拜金主义盛行,更多的人弯下了脊梁,甚至患上了软骨病,社会不公日趋严重;一味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政府官员的政绩过度依靠经济指标的增长,导致在经济发展中过分地强调短、平、快,以便早出政绩出大政绩,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偏离了服务人民的最终目的,忽视了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两者综合,导致了更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丧失,功利心严重,争名逐利不择手段,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日益激化。
现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我国占一成以上,国民生产总之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成就令人骄傲。但是,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长的光环迷了我们的双眼。占国民产值很大比重的房地产,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再到四五线小城镇一片火热,购买不断变旧的钢筋混凝土住房成了人们投资保值的主要手段;不断有社会保障房还未建成就不得不拆掉重建或成为天生的危房;貌似坚强的大中城市平时夜景宜人、高楼林立,每逢暴雨,路人却不得不停在高处看海观潮,看汽车游泳、路边涌泉,在地铁赏瀑,在路上踏浪;多少投巨资建设的大桥、高速路在使用期内甚至刚刚投运就坍塌伤人,经不起风雨;多少像达芬奇那样名品牌实际上是假洋鬼子出口转内销;多少商家打着让国人买得起、喝的上的名义坦然卖着不合格、不达标的的毒奶粉、毒饮料。然而,这些缺少了坚强、表里不一的繁荣,却都在拉动着我们的GDP,拉动着我们的经济增长,但是浪费的是钱财,危及的是生命,丧失的是民心,危害的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
楼塌塌、桥垮垮、城淹淹,塌掉的是建筑商的道德,垮掉的是政府官员心中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淹没的是我们民族强大的希望。民族振兴,我们需要打造更多的“坚强”,打造更多的桥坚强、楼坚强和人坚强;远离急功近利,提倡脚踏实地,注重追求坚持,重建奉献、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凝聚民心,促进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好我们民族振兴的百年基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