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贺先生9月11日救了一个溺水的小男孩,几乎搭上自己的命。但孩子救上来后,家长一声不吭转身就离开了。对此,围观者发出感慨,纷纷指责被救的孩子家长不懂得“感恩”。(2011年9月13日《东方网》报道)
孩子落入水池,妈妈含泪求救,路遇的贺先生奋不顾身跃入水中。然而,目睹见义勇为的英雄和落水者在水里浮浮沉沉,生命堪忧的关键时刻,周围愈聚愈多的人群中“竟无一人伸出援手”——大家眼睁睁看着见义勇为者在孤军奋战,眼睁睁看着两条鲜活的生命随时有可能被池水吞没——比池水更冷的沉默不仅击伤了见义勇为的贺先生,也重创了每一颗有道德、有良知的心。
老太太倒地后无人去扶,舆论宽容地以为大家“不是不想扶,是不敢扶”,是彭宇案中诚信缺失的老太太使围观者成了沉默的看客。儿童溺水后仍无人去救,是不敢救?不想救?还是大家已经习惯了在危急时刻做一个沉默的看客?在当前“助人”、“利他”思想日渐稀缺的时代,笔者不敢奢望围观的人群中有多少人会在英雄的感召下跳入水中,和见义勇为的英雄协同作战,更不敢奢求之前谁能主动、尽早地站出来救助,只是觉得英雄的壮举起码应该感动一批人、感染一批人,在别人救助过程中能够施以援手,而不再是一个沉默的围观者。
最不应该的沉默者,当属落水男孩的父母。俗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面对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孩子救出水面的恩人,不管每个人表达感激的方式有多大差异,发自肺腑的道一声“谢谢”应该是必须的。在救命恩人面前,或许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有的人可能会感激涕零、无以复加,甚至觉得粉身以报也在所不惜。但孩子的父亲却“一句话都没有说,就抱着孩子离开了”。获救者家长沉默地携子离去,只留下一群沉默的看客,和一个淡然的英雄——一个何其尴尬的场面!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家长何以如此沉默?是放不下脸面、羞于表达?还是想到了施救者的经济损失却无力承担?一切的一切,和儿子鲜活的生命相比,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东西么?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么?
旁观者在沉默,落水儿童家长在沉默,周围的一切都在沉默。英雄纵身跃入冰冷的水中,却在人们的心里激不起一丝涟漪。尽管见义勇为者很淡然,笔者还是希望有一些部门,有一些人不这么淡然。记得孔子周游列国途中,一名弟子捡到一头牛交还失主并婉拒了谢意,另一名弟子捡到牛交还失主后接受了表达谢意时馈赠的礼物,孔子表扬了后者,称其“行善而受益者,众皆效仿之”。其作用在于能引领大家积极效仿,施仁心、做善事。如果个人素质、道德层面的原因,当事者不能回报见义勇为者或者回报力度不一,我们的相关部门能不能考虑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见义勇为者视其情况给予相应的精神褒奖和物质鼓励呢?不只为使英雄受益,更能激励、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见义勇为者的队伍中来,培树起温暖、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聪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