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题为“温总理刚走,麦田就被铲”的微博被热传,内容披露河南上蔡县蔡都镇景庄村,60亩麦田被推土机铲平。微博质疑当地政府打着建中学的名义为招商圈地。微博发布不久,铲田行动悄然停工,当地已组成调查组展开调查。(《京华时报》3月23日)
显然,这又是一起舆论冲锋陷阵、遏制政府行为的一个例子。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宗旨的各个职能部门又一次扮演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舆论介入,产田行动还会继续,当地政府也不会组织什么调查组展开调查,事件中各个职能部门的“丑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地政府说铲青苗是为了建盖学校,而当地教育局“并没有建设上蔡中学的计划,也没有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就戳破了这个幌子,显然,政府对群众说了谎。面对“无公告、无协议、无补偿”的“三无”状况,一位工作人员竟然说“征地手续全都具备,不存在任何问题”,却不让村民看相关征地手续,也不解释为什么没有进行公示公告。记者多次拨打县委书记、县长及相关部门电话,要么回应“没听说”,要么手机一直无人接听。政府官员的“敬业”精神昭然若揭。
再看当地警察。据一村民介绍,他曾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但民警并未制止铲地行为,反而欲以“拍照侵犯肖像权”的名义对其进行逮捕。七队的村民周建勋因不签字被派出所带走,家属签名后才得以释放。最后,民警对此事的解释是“这是政府行为,公安管不了”。
再看当地国土局。对于记者的质疑,一名国土局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此事,还说“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征地文件的”,随后挂断了电话。以保护国土资源、保护群众土地财产为己任的国土局就是如此行使“职能”的。
再看村干部。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拒绝签字,村干部威胁说“不签字一分钱也拿不到,饿死你”,为了让村民在征地协议书上签字,村委干部让村民相互做工作,并承诺“如果你让他在协议书上签字,我给2000元的好处费”!许多村民是在村支书以“宅基地、计划生育、子女上学”等问题的要挟下签的字,而村民所签的“卖地协议”,仅为一表格,村民连协议的另一主体是谁都不知道。
这就是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形成一个整体,已经铸成既得利益的坚硬的黑幕,职能部门扮演的不过是黑幕中的一个角色,已经远远脱离了自己的“职能”。这些人组织在一起,除了挥霍纳税人的钱财,许多时候在起反作用。让这些部门组成调查组,自己调查自己,并且“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管什么原因,一定会依法依纪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保护群众利益”,这不是上演“黑色幽默”吗?看到这里,不笑也难。
稿源:荆楚网
作者: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