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个幼儿园,为何这么难?”4月下旬起,各区县幼儿园招生陆续启动,一些家庭全家出动赶早排队,想为孩子争“一席之地”;不少家长感叹,入园竞争一年甚过一年,甚至超过了小学和初中。(4月24日《解放日报》)
面对不少家长“入园竞争一年甚过一年”的感叹,表面上看,似乎与幼儿园资源不足导致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市教委公布的数据却显示:上海近年来入园率达98%左右,这意味着,本市幼儿园资源能满足需求,适龄儿童基本可以全纳。
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不少家长感觉“入园难”?甚至感叹“入园竞争一年甚过一年”呢?对此,专家分析,家长感受与实际情况出现反差,症结在“择园热”,而比“择园热”更热的是选择名牌幼儿园,一些家长甚至抱定“非示范园不上”的想法。于是,在“择园热”的助推下,很多家长舍近求远,弃家门口的一级、二级园不上,拼命去争抢“示范园”。据统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居住地在3公里以外。
然而,名牌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毕竟有限,据了解,本市市级示范园仅50多所,占全部幼儿园的4%,家长“非名牌幼儿园不进”的想法并不现实。黄浦区一所示范园园长说,“不少孩子家住在5公里以外,路程太远,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不便;如果碰上高峰堵车,来回要两小时,牺牲的是孩子的睡眠和活动时间,折腾的是大人的时间和精力”。正因为此,不少幼教专家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不要一味追高,更应看重性价比。
不过,也要看到,“入园竞争一年甚过一年”的背后,是市民对“公共服务”期望值的提升。“择园热,一定程度上源于家长对幼儿园定位期望的变化。”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说,以往,幼儿园只是部分家长选择的“准公共服务”,“幼儿园主要承担保育功能,双职工上班之后,交给园方照顾看管孩子。”但近些年,随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不断前移,幼儿园成了“名校链”的起点。不少家长认为,市示范园教育质量更高,读了名牌幼儿园将来升好小学的机率更大。
对此,笔者以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期望孩子上更好的“幼儿园”,这是无可厚非的,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面对“择园热”背后的市民期望值提升,政府有关部门如何顺应百姓这一新期待,在今后的“幼儿园”资源配置中努力向均衡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比如取消现行的“示范制”、“等级制”,实行“标准制”,把所有的“幼儿园”都办成“标准园”。如此一来,“择园热”助推下的 “入园竞争一年甚过一年”就会终结,入园公平也就能得以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廷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