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于文军:“假宽带”是国内最大的消费欺诈行为

发布时间: 2012-10-09 09:26:1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于文军  进入电子报

  据调查,国内超半数用户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业内人士称,国内多地宽带运营商从上一级运营商购买宽带,再转售给用户牟利。为获得最大利润,宽带公司常用共享带宽冒充独享带宽。(10月8日《新京报》)
  仔细回忆一下,“假宽带”确实存在:花了4M网速的宽带钱,实际使用的是2M网速。该快的网速快不起来,反而像蜗牛一样慢得急死人,看网络电影及电视卡,玩游戏卡,上网看新闻发邮件卡……以前,不知此类现象是怎么回事,经媒体曝光,才知道这是缺斤短两的“假宽带”。
  现在,上网的用户很多,都想享受较快的网速,网速越快,网费越费。然而,宽带用户不可能同时上网,一些宽带运营商或公司便钻了这个空子:他们把买来的有限的宽带资源尽可能卖给更多的用户,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如此,便出现众多宽带用户共用有限的宽带资源,导致网速不快反慢的现象。
  显而易见,“假宽带”缺斤短两,是消费的欺诈行为,被侵权的消费者是个庞大的群体,既有个体用户,也有企事业的用户,因为在国内上网的宽带用户极多且正在递增。让宽带用户纠结的是,明明被“假宽带”吭了,却又无可奈何,无处说理。宽带用户与宽带运营商的博弈是不对称的,宽带用户是弱者,取证困难。更要命的是,宽带监管方面立法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帮助宽带用户维权,被人打掉了牙齿只能咽到肚子里。需要进一步看到的是,“假宽带”缺斤短两,对于发展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产业及网络经济,是个“拦路虎”,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出现“假宽带”的直接原因是监管部门不作为或严重“缺位”。先前,媒体就曝光国内宽带价格高于国外问题,如果监管部门积极作为,怎么会出现如此问题?出现“假宽带”缺斤短两,深层次根源是垄断经营,没有竞争对手,“金口玉牙”,自己说了算。因而,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很清楚,“假宽带”缺斤短两的乱象当止,须赶快出台宽带监管的法律法规,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要让监管部门从酣睡中醒来,查处“假宽带”乱象;在宽带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打碎这个领域的“玻璃门”,等等。
  稿源:荆楚网
  作者:于文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
关键词:于文军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