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黄金周期间,旅游接待人次约为3。62亿,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4%。(《广州日报》10月8日)
每到十一期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认真地盘点着黄金周的成绩单。从今年的黄金周来看,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各地旅游收入,捷报频传,全面飘红,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假日经济”极大推动了国内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这张1800亿的成绩单,不仅数字异常庞大,听起来非常动人,而且也给国内疲软的经济,犹如打了一只兴奋剂,引导消费功不可没。可是,倘若只注重经济效益,片面引导旅游消费,照现在的情势发展下去的话,我们损失恐怕就是不能单单以金钱来衡量了。
就拿今年黄金周拉动旅游收入的成绩单来讲,是建立在损害生态环境和伤害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取得的。黄金周期间,故宫、长城、黄山、华山,这些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景点,人挨着人,脚跟着脚,大家像江海中的潮水茫然地向前奔流,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最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譬如,南京中山陵的访问游客是最佳接待量的10倍,厦门鼓浪屿为最佳接待量的9倍。此情此景,被网友揶揄道:“华山数万人滞留,黄山游客爆满,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假期期间,热门景区垃圾更是出现几何级暴增,三亚大东海景区在中秋节过后遍布50吨垃圾。
假日经济也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尤其今年实施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让车辆安全成各地交通最揪心的事情。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其中, 7日中午在青银高速淄博段发生的一起车辆侧翻事故经造成14人死亡,40余人受伤。
更为重要的是,黄金周的集中性、突击性花钱,对年度总消费的增长速度并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一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消费者的年度总消费总量基本是一个恒定值。如果长假期间,集中消费了,肯定会在假期后少花钱,以求收支上的总体平衡。而且,黄金周的漂亮数据还建立在物价普涨的基础之上。每逢黄金周,无论是景点门票,还是一些商品大都缺斤短两,质次价高。
事实上,假日消费拉动经济效应也是一个伪命题。据权威人士依据中国旅游业数十年的数据发现,所谓假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前的1985年到1998年,14年间旅游业的增长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除受非典影响的2003、2004两年,旅游业年收入的增长也基本保持在10%到13%左右,即使是在首次实施黄金周的1999年,旅游业总收入最高增长率也只达到16。4%。
显然,仅靠假日休闲拉动经济,刺激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更是不太现实的。要想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振内需,全国复苏国内疲软的消费经济,一方面,要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发挥税收、财政的调节功能,使这部分人有钱花可花;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免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稿源:荆楚网
作者:程贵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