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枣阳的刘保全是一名法律意义上的盲人,在广州打工10年,他只回过一次家。没有卧铺,也没有座票,站着回家似乎成了他回家的唯一方式。今年,他要赶在全盲之前再回一次家,用眼角的斜光再感受一次家乡。然而,因为网络购票冲击了代售点及电话订票,刘保全最终只拿到了一张回家的站票(新快报1月22日报道)
一年一度的春运让火车票成为当下最紧俏的商品。在购票热潮中,随着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的普及,各种网络抢票插件层出不穷,甚至有消息称,电话订票插件也即将推出。我们这些健全的人为了一张火车票都要大费周章,拼网速,拼技术,更不用说盲人了。盲人操作电脑主要利用读屏软件,通过操作键盘来完成。而网络购票复杂的操作,让读屏软件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他们最后可能只能买到一张站票,甚至买不到票。
正如刘保全所说,春运期间没有人会顾及盲人。这句话饱含着多少辛酸和无奈,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是打在我们这个社会脸上。文明社会不仅是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更应该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上。盲人是残障人士,更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却屡屡被忽视。盲道建设一直饱受诟病,盲道多为“断头路”,盲道被占用也早已不是新闻,而今天一则新闻报道称,武汉中南路上有一处长约50米的盲道,全部呈“Z”形延伸,拐了23个弯!
在春运大军中,农民工、学生纷纷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盲人却很少走进公众的视野。尽管不少人认为,残疾人只是极少部分,可人数少并不代表没有。在春运一票难求的现状下,对刘保全这样的盲人而言,春运“更残酷、更激烈”,回家是一件更为艰难的事。农民工10人以上可团体购票,学生也可由学校集体购票。盲人绝不能成为购票的“盲点”,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由于受到媒体的关注,征集送刘保全回家的爱心活动已在微博上展开,广铁集团也表示,如果他最终只能持站票上车,会给予这位残疾人特殊照顾。然而,像刘保全这样能受到媒体关注的盲人毕竟是少数,还有更多的盲人,他们被裹挟在春运的大潮中,买不到回家的票,却求助无门。他们“沉默的声音”需要我们倾听,他们的利益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措施,让他们不再成为“无人顾及”的边缘人。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