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申女士她怕女儿在殷实的家庭环境中被宠坏了,谎称自己是后妈长达13年,自此女儿变得十分独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骄娇之气消失殆尽,等到女儿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她才告诉女儿实情。(9月12日 新华网)
申女士用善意的谎言增进女儿的独立性,可谓是用心良苦,虽方式稍显苦涩,但结局还是令人欣慰。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重大,“富儿穷养”也许更能使孩子成长成才。但窃以为,申女士的“杰作”并不能有力证明“后妈”与孩子的“独立性”有必然关系,“休克疗法”所取得的成效仅仅是一种偶合,谎称自己是后妈后,孩子“自此女儿变得十分独立”也只不过是申女士的错误归因罢了。
千百年来,后妈总是被人贴上特殊的标签,冷酷、恶毒和诡计多端如影随形。无可否认,家庭的变故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但“后妈恶毒论”显然站不住脚,现实中很多后妈对孩子关爱有加,甚至胜似亲妈。反之,那种家庭变故更能让孩子成熟、更能激发斗志的论调就更难有说服力,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经受不起困难的磨砺,意志堕落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实无论是亲妈还是后妈,无论家庭是殷实还是清贫,都不决定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关键看父母如何利用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如何在成长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得好,无论哪种环境,都能使孩子独立自强,都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佼佼者。可以肯定,如果申女士仅仅是以后妈自居,而没有在做人为学上加以正确引导,其女儿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环境影响人,但不决定人”,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孩子本身,主要看他对理想和前途如何认知。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不同孩子,有的成为了伟人,有的却沦为了盗贼,可见特质不同命运迥异。同样,有的孩子在“后妈”的环境中更加成熟、更加奋发,有的则消极堕落、自暴自弃。因此,申女士的“休克疗法”只是在正确的环境中对一个正确特质的人取得了成功,具有相当地偶然性,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更不足以证明“后妈”与孩子“独立性”之间有必然联系。
既然这只是一种偶然,其借鉴意义就大打折扣。教育孩子成才的方法千万种,关键要选择一种最适合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刻意地制造环境,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理解环境,如何让身处的环境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利条件。如果费尽心机以欺骗的方式制造环境,不仅有可能达不到意想的效果,甚至还可能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弄巧成拙,悔之晚矣。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