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有才,晋实用之。为何?人才成长需要适合的土壤,更需要慧眼识才的“伯乐”、成就事业的舞台、知人善任的领导。否则,人才只会流失。
前不久,湖北省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宏图大业,“惟楚有才”的荆楚大地不仅要变“楚才晋用”为“楚才楚用”,还将大胆开创“晋”才“楚”用的新格局。毋庸置疑,抢先布局人才战略,大胆创新人才理念,广泛聚集天下英才,这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的强力保障。然而,人才并非姓“楚”,呼之能来,来之能用,用之能成。事实上,一些“大才”往往是深藏行迹的隐士,非主不识;是奋飞千韧的凤凰,非梧不栖;是不食周粟的伯夷,非君不事。所以,欲得人才者,必有识才之功、聚才之业、用才之道。
识才之功是前提。伯乐为寻找千里马不辞辛劳、甘之如饴,“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所以,得人才者,必先有识才之功。简单的走程序、比票数、论分数,在划定的学历、年龄、性别框框中急拿现用,在小圈子内考察,往往会让“老好人”、“专业户”、“结构帝(指结构型干部)”得益。实现“晋才楚用”,组织部门要心无旁骛的以选人用人为“第一要务”,广布识才之眼,畅通荐才之道,完善选才之规,让选人者知政策、懂业务、晓程序,通古今、会鉴别、善发现,以安专迷的状态沉到基层一线、实践前沿中,用智慧的眼光、实践的标尺和望闻问切的方式来辨识人才,人才便会越选越优。
聚才之业是核心。古往今来,但凡人才者,大都渴望施展抱负,成就事业。秦致力于“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大业,人才便愈用愈出;天下一统后大施愚民政策,人才无用无武之地,最终“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集团偏安一隅,裹足不前,不仅会流失人才,自身也难逃落后、挨打、灭亡的命运。只有坚持以事业以凝聚人才,用人才来支撑事业,自身才能发展永续、乘胜向前。实现“晋才楚用”,必须有力争上游的气魄,可持续发展的伟业,天下英才便会不请自来。
用才之道是根本。“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没有用才之道,孔明不过是个山野村夫,韩信不过是个执戟都尉。实现“晋才楚用”,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才,坚持青年才俊与老辣之姜并举,本地人才与外来人才并重,全才与专才并用,用其所长、用当其时、用当适任,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位置,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如此,人才便会越越聚越多,事业便会发达兴旺。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国栋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