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陈国栋:实现人才的摇篮到“人才的乐土”的嬗变

发布时间: 2013-12-06 10:16:5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陈国栋  进入电子报

  “四千湖北教师相继南下深圳,多数成为当地金字招牌”。近日这则见诸各大报刊媒体的报道,再次触到了湖北的痛处,“楚才晋用”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宿命,人才流失之痛成为难以治愈的伤痛。据媒体分析,湖北人才外流,有环境不优、待遇薪酬偏低的原因,还有用人单位门槛设置过高的原因。
  在今年的湖北省组织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提出了人才工作要实现由“楚才晋用”到“楚才楚用”乃至“晋才楚用”的转变,加快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跨越的目标。由此来看,有了省委的高度重视,解决环境不优、待遇偏低、门槛过高的问题指日可待。但笔者以为,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占据人才引进的至高点,打造人才流入的最洼地,畅通科技、人才向经济转移转化的高快车道,更需要比理念、比机制的优劣。
  “敢为人先”一直是湖北人的特质。但敢为人先的同时,往往伴随有急功近利、缺乏耐心的影子。荣获我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由武汉科技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卫林教授主持研发,但该技术却在山东如意集团扎根,并给该集团带来了长久、丰厚的回报。为什么这项发源于湖北的技术没有在湖北生根开花?因为该技术历时三年,经过数万次的改进实验,才成功推向市场。现在我们有些企业搞研发,往往瞄准那些立竿见影的项目,热衷于搞短平快的开发,指望一夜成功。白炽灯、杂交稻,无不是经过千万次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但产生的效益却是巨大的。实现“楚才楚用”乃至“晋才楚用”,必须克服急躁心态,敢为人先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给人才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支持。
  湖北人有这样一种现象,越是一穷二白的时候,越是敢打敢拼;越是取得成绩后,越缺乏拼搏的动力。过去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是说楚人在压力越大的时候决心也越大,但在取得成绩后,想得更多的是“衣锦还乡”。深圳之所以成为人才流入的洼地,除了深圳人舍得投入,吸引了大批研发人才外,还要归功于深圳的开放环境,吸引了大批敢于拼搏的创业者,让这片土地始终充满创业活力、创业激情。实现“晋才楚用”,湖北需要保持归零心态,把敢打敢拼的精神、“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勇气置于创业开拓之中、放手使用人才之中,坚持研发人才引进、创业人才引进并驾齐驱,让两方面的人才在荆楚大地汇集交织,优秀人才才能在湖北扎根。
  九省通衢的交通便利,丰厚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力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湖北人习惯了柴米不愁的安稳生活,从而忽视了人才的作用。同时,惟楚有才、科教强省、人才大省的头衔也容易让湖北人产生自满自大心理,多一个人才、少一个人才似乎无关紧要。正是由于这种自满自大的心理造成了对人才的漠视,以至一些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导致他们远走他乡。资源终会枯竭,人才却能倍增。实现“晋才楚用”,必须克服自满自大心理,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有用之才,建立健全人才关心关爱机制,切实解决好人才个人的实际困难,让所有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人才流动的脚步也将越来越迅速。只有掌握、遵循、利用好人才流动规律,在人才离开时要有“送君千里”的关切,在人才在外创业时予以“千里情牵”的关注,在人才到来时要有“千方百计”的关怀,湖北才能实现从“人才的摇篮”到“人才的乐土”的嬗变。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国栋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陈国栋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