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近日确认,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这一事件与“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联系起来,引发了公众对高招问题的质疑。记者调查发现,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12月3日《北京晨报》)
曾经的曾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是古圣先哲信奉的义利观,是他们对“君子不言利”美德的褒赞。教师,人们心中美德的化身,是当之无愧的君子,他们追求事业的伟大、精神的崇高,视“仁义值千金,钱财如粪土”,耻于谈钱说利。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校失守了,教师失贞了,从此学校不再是净土,教师不再清高。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为了一己私欲,宁愿丧失做人原则,无视法律正义,出卖思想灵魂,动摇价值信念,把学生当摇钱树,把家长当银行,千方百计从学生和家长身上榨取钱财,获得利益和好处,导致了高校腐败案件的高发频发,甚至呈井喷之势。
招办历来是高校的一块“肥缺”。高招腐败是高校腐败的突出表现。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于兴昌在学生择校、考试录取、调换专业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共计953万元,法院最终判处其无期徒刑;2012年,辽宁省招办两名干部因涉嫌收受巨额贿赂,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几年前,湖南省也曝出教育考试院监察处原副处长谭博文等,将69名未上线考生“弄进”大学。279万受贿金额中,大部分为“点招”所得……
招办之所以成为高校的一块“肥缺”,成为高校腐败的窝点,主要是因为高考制度改革赋予了高校越来越大的招生自主权。高校自主招生,本来是让那些具有某方面特长的考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弥补高招统一录取的缺陷,尽可能实现教育公平。然而,自主招生给了高校招办权力寻租的机会和条件,提供了滋生腐败的天然沃土。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天使也会成为魔鬼,自然难免高招中的腐败,成为高校某些人利用招生谋取私利、发财致富的工具。
面对高校频发的招生腐败案件,笔者认为,一要态度坚决果断,决不手软,铁拳整治高招中的黑幕,揪出幕后黑手,依法查处,严惩不贷。整顿高招秩序和纪律,还原高招应有形象。二要贯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严格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办法,由电脑自动排序,依序录取。三要建立健全高招制度,规范高招行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高招体制、机制。四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暗箱操作。坚持信息公开、透明,招生的对象、名额、条件、要求、程序、环节等,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五要坚决抵制行政权力干预高招工作的行为。反对各级领导打招呼、递条子,违规招人情生、关系生、高价生,破坏高招公平秩序。总之,高招腐败是寄生在高考制度上的一颗毒瘤,必须痛下决心,果断切除,不留后患。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