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云南省召开人代会,吉林省召开政协会议。自1月6日宁夏政协会议召开至今,已有28个省市区的两会陆续召开。浙江、北京、河北、江苏、宁夏、青海等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年“三公”经费支出具体压缩比例,压缩比例最高的为浙江省,达到30%,江苏、宁夏、青海均提出压缩5%。(1月20日人民网)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经费,而“三公”经费的消费则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容易产生公款吃喝、滋生腐败的领域之一。近些年来,“三公”经费消费的庞大数据一直是网络媒体和民众讨论的热点,特别是部分党政机关在“三公”经费的公示公开力度上不力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寻租”等问题,让民众和社会各界对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队伍引起了强烈不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规章制度,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反对“四风”到禁止“公款大吃大喝“,从“公车改革”到“禁烟令”的出台等等。一项比一项细,一条比一条具体。各级党委政府也顺势而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更加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当然,压缩“三公”经费也就成为这些实施细则中最令人关注的。笔者认为,压缩“三公”经费正是政府过紧日子的前奏。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和一道又一道禁令的迅猛发力,厉行节约和艰苦朴素将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的行为准则。所以,各级各部门节约的“三公”经费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如何用好管好节约的“三公”经费和这个“钱袋子”,也就更加考验着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作风。而浙江、北京、江苏、宁夏、青海等地将党政机关节约下来的公务经费都用于改善民生,这着实是一技好招。不仅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民生情怀,而且能够真真切切的解决一批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是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利益至上,让更多财政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上,以下大力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进一步推进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不断扩大政府预算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力求将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置于“阳光下”,接受群众的监督,有效消除“三公”经费使用的“灯下黑”现象或是腐败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治清明,政府清廉”。
稿源:荆楚网
作者:唐亦瑭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