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已开启。截至21日,中国已有超过90家中央部门公开其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安排。除了对民意的回应,已成惯例的“晒三公”也正在成为中国推动财政预算细化以及公开透明的突破口。(4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正如报道指出,90余部门选择集中公布“三公”经费,说明中国预算透明的完整性有所提高。中国财政部18日公开发布,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下降10.2%,兑现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笔者认为,众多中央部门齐晒“三公”有助于推进财政透明进程。
所谓“三公”经费,即人们俗称的“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三项经费。“三公经费”公开作为预决算公开的突破口,关键在于制度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2011年,中国国务院首度要求各中央部门向社会揭开“三公经费”面纱,但当年在规定时限过去半月后,仍有近七成中央单位“犹抱琵琶半遮面”。 如今,从形式至内容,都更清晰具体地回应了民众关于“花了多少钱”、“为何花这些钱”的关注。
要真正揭开“三公经费”神秘面纱,逐步助推财政透明,就必须在强化“三个机制”。一是注重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实现好法定的审议权、监督权,将预算草案予以公布并接受公开质询和建议。二是建立健全财务公开长效机制。除依法免于公开的事项外,逐步实现全面公开。三是构建责任追究机制。把信息公开制度与行政处分、司法制度相衔接,使财政公开真正落到实处,公众监督真正取得实效。
当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这就需要“三公”更详细地公开,逐步细化说明,让公众看得懂。因此,让更多部门齐晒“三公”才能助推财政更透明,只有使公众不再雾里看花,使“三公”经费更加规范化,这样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才能真正得到有效遏制。
稿源:荆楚网
作者:蒋小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