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很多地方随之公布了2013年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大多数地方政府2013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也体现了“严控支出,只减不增”的要求。(1月26日《人民日报》)
三公经费饱受诟病,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腐败问题之一。我们党和国家对“三公”经费问题一直非常重视,这也是党成长发展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不但向世人亮明了反腐倡廉的决心,也让老百姓看到了党和政府简朴、节约的新形象,更让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百姓来说,“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甚是欣慰。百姓的心声犹如一张网,恰恰体现了党和政府的这种厉行节约、从严治吏的意识,感情上着力贴近群众,夯实执政为民理念,真正从思想上贴近群众,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切实关注民生,解难于民,取信于民。
一方面,“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是倾听群众呼声、畅通社情民意的集中反应,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央部门在压缩“三公”经费上做出了表率,地方政府积极跟进,更加严格的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树立党政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既是打造透明财政、民生财政的需要,也是打造廉洁政府、廉价政府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党和政府才能更好地关注好和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基本问题和紧迫问题,多给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生活事。
另一方面,公开“三公”经费,有必要更详细,除了让公众看得见,还要让公众看得懂,更要条分缕析,让公众看得一清二楚,才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等主体服务者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工作方法,减少失误,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不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在实践中高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必将大快民心。
民心的要义所在就是干部要对照群众这面镜子,时时反省自己,改造思想,以优良的作风解决民怨、凝聚民心、汇集民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这是政府的责任;不该花的钱一点都不能花,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既靠政府的自觉,更需公众监督。愿以此形成严格的制度,更好地打造廉洁政府,赢民心。
稿源:荆楚网
作者:泉浩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