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周成洋:安倍须收敛,勿触龙之逆鳞

发布时间: 2014-01-25 11:25:1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进入电子报
  安倍表示,要注意一战的教训。英国与德国在一战前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但还是发生了战争。中日两国今天的处境有相似之处(所以要更加警醒)。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中国从日本采购资本品,并将制成品销售到全世界。中日之间需要一个坦诚公开的全面对话。对话是为了化解分歧,不能因为有分歧就不对话。(2014年1月23日环球网)
  如果借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做比喻,那么中日关系不仅是英德关系,还是法德关系,而一战中的英、法却是同盟关系,都把“德国”当作敌人。笔者首先介绍下当时的“法德关系”。一战前的德国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日耳曼人小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为了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进而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诱发法国开展并打败法国,后乘势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二战时的日本就像一战前的德国,但环境因素和历史选择都发生了改变。日本想称霸亚洲建立“东亚共荣圈”,让东亚诸国匍匐于其脚下,发动了对朝鲜半岛、俄国、中国、东南亚、珍珠港的侵略战争。因其贪婪的欲望和野心,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日本无法成全其狂想中的“东亚统一”和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成为唯一霸权的疯狂理念。
  一战前的法国败于德国,并遭受领土割让和德皇在凡尔赛宫登基的屈辱,埋下了法德仇恨的种子。尤其是法国民众的民族情绪十分严重,复仇主义兴盛,这也是一战爆发的另一主因。两个同处欧洲大陆的庞然大物的碰撞如何激烈,可猜一二,这与当下的中日关系又极其相似,同是东亚的两个巨头,关系却闹得极为僵硬,但这错却该归咎于安倍政府屡屡做出狂妄和过分的举动上。
  反观之,二战战败后的日本与战胜国的中国之间却并未出现极致剥削的情况。中国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受害最久,牺牲最烈”,但却主动放弃了战争索赔,这是出于对另一个民族的包容和宽厚,是区分日本底层民众与军国主义纳粹的爱憎分明。纵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与泪铸成的被侵略、被残害的“史书”,更是记录了日本灭绝人性地在中国制造人间炼狱的史实,比之法德积怨,中日仇恨尤为突出,不过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国以德厚人收住狭隘的民族情绪没有“痛打落水狗”,是为温良也。
  至于“英德关系”,则可简单概括之。英德矛盾的关键点是德国于1900年制订的海军法,该法扩充了德国海军规模并威胁到英国的制海权,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后又实行“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的政策。英国也是为了抵抗来自德国的“威胁”,才着手在欧洲大陆寻求盟友的。
  当下的日本推行强硬的军事政策,增加西南诸岛作战部队、强化离岛攻击力量、提升海空警戒应对能力、频繁起飞军机闯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其针对中国之意、觊觎中国海权之心昭然若揭。根据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扩充武力的内容,可得出日本在恶意推动一轮军备竞赛,欲复苏国内军国企业,同时也带动受威胁国的军备计划,无疑给东亚地区埋下隐患。
  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笔者认为,改善中日关系的钥匙就在安倍晋三的手上。若是安倍想以历史为比喻强调“和重于不同”的紧迫性,则日本政府必须明白“龙有逆鳞、触之即死”的道理。安倍晋三应到停止其“对二战史实肆无忌惮地破坏”的罪行,停止其对深受二战伤害的国家人民感情的践踏,停止其对中国海权一系列狂妄的、挑衅的言论措辞,深刻反省二战历史并就自己2013年12月惨败靖国神社一事作出道歉。否则,“中日握手”遥遥无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成洋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陈莉霖)
关键词:中日关系;安倍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