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名2岁多的孩子晚上出红疹,家长去的多家药店都关了门,最后跑到一家医院,一位女医生问明情况后,开了4片扑尔敏就见效了,药价只有4分钱!2月7日,网友“溜溜的闯”在微博上晒出这张处方,《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官微随后陆续转发,一时间,“4分钱处方”在微博上掀起千层浪。(《大河报》2月10日)
“小处方”激起千层浪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虽能代表医者仁心,更多的是民众借此表达不满。必须看清,“4分钱处方”背后隐藏,是民众对医德回归,医疗公益化的呼唤,是对医疗改革加快步伐的期待。唯有改变此现状,让所有人看得起病,类似的新闻才不会再引起舆论的热潮。
犹记得轰动一时的“8毛钱处方”事件。2011年,深圳一名出生刚两天的宝宝便秘,深圳儿童医院检查后作出诊断:要动大手术,花费约10万元。随后患儿父亲将孩子抱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治疗,院方开出的药方仅花费8毛钱。就在社会各界纷纷谴责之时,事情急转直下:媒体报道《8毛钱“治愈”儿童病情反复再度入院》。同时,三例重病患儿家属抗拒手术,要求保守治疗,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甚至住进了重症病房。一系列的报道,真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故事,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一张小小的处方为何会引起多方关注?在各派的争议之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无论事情向哪个方向发展,有一点是必须保证的,那就是让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与之前的事情不同,4分钱处方的患儿已经得到妥善治疗,病情目前为止也没有反复,这个结果让专家们理性的呼声,根本没有什么支持者。笔者认为,无论是8毛钱还是4分钱,处方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只不过是医生首先进行了保守治疗,他们谨慎的态度至多诠释了医者的仁心与耐心,不必被过分放大。
诚然,在医患关系紧张已成当下的普遍现象,很多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时时都抱着小心提防的态度,惟恐掉进医生所设的陷阱;而很多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是步步为营、处处留证,宁可“小病大看”和“过度治疗”,惟恐落下埋怨。医生和患者之间难以交心,甚至互有敌意,这固然有某些败德医生,为经济利益而故意坑害患者的因素作祟,但公众在面对医生时显然也有“防卫过当”之嫌。
这样下去对谁都没好处。人没有不生病的,生病就离不开医生,如何重建医患间的信任,正视民众的期待是当务之急。
在医疗行业中,患者先天地处于弱者地位,他们能够期待的就是医生的医德——遇见好的医生得到好的治疗。同时,他们又期待医院不要利字当头。这种期待长久无法解决衍生出的焦虑,让人们在看到“4分钱处方”时,显得过于激动。如果,相关部门能把公众的这种期待,看成是应给予解决的诉求,并及时地满足。那时,关于“4分钱处方”的新闻,才能彻底回归到事实本身的讨论,而不至于引起舆论的争议。
稿源:荆楚网
作者:西湖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