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空气污染,石家庄市民李贵欣状告市环境保护局,要求被告依法履行治理大气污染的职责,并提出索赔。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接收了他的诉讼材料,但还未决定是否受理此案。(2月25日《北京晨报》)
不少人看到这条消息,感叹如今公民法律意识大大增强,心中不禁为状告者点赞。的确,不仅是石家庄,全国有近七分之一国土正被雾霾笼罩。逼迫之下,公众纷纷痛斥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环保部门首当其冲。相比普通人的寥寥抱怨,激进者则将环保局告上法庭,问责的火药味十足,让不少深受雾霾危害的人拍手称快。
虽然法院暂未决定是否受理此案,可想而知的是事件的不了了之。环保部门虽然有治理污染的职责,但治理的效果和手段在法律条文中并未有十分明确的规定,皆靠环保部门的自主操作。状告者其实也心知肚明,雾霾治理效果的好坏与环保局的作为并无直接关系,这已不是环保部门一己之力所能调控的。雾霾侵袭而来,问责环保部门以寻求心理“安慰”,可能是状告人本意所在。
然而当下并不缺少对环保部门的问责,缺的是问责者的自责。每当雾霾笼罩,公众的谴责之声立即指向政府,环保部门更是问责的“重中之重”。可冷静想想,这一场人与自然的角力赛,制造之源是谁?
答案毫无疑问。当下人们享受着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面临发展的反作用却一味地埋怨政府,过快追求增长速度、产业转型不够快、环境保护水平不高成为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讨伐理由。讽刺的是,戴着口罩骂着有关部门的人,依然不放弃开私家车,也绝不开始“绿色生活”,而是盼着政府出台更“完善”的制度。可事实验证,无论是发微博抱怨,还是状告环保局,结果都收效甚微。这也告诉人们,治理雾霾先要想想自己做得够不够,问责固然需要,自责更显可贵。
缺少自责的公众就该时常思考,依赖政府治霾的想法究竟可取不可取。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个人在污染治理中的责任缺失,才有可能付诸实际行动。唯有公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治理雾霾的进程才不会停滞不前。如果每个人都在雾霾中麻木,指望环保部门有着通天神力,那么想要治理雾霾就真是件痴人说梦的事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晏佳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