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率先开放奶粉销售业务的几家药店,发现目前店内的经营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药店自主售货机前鲜有顾客驻足,而业务最初开通时,主办方提出的与普通超市比起来,“品质更高”、“价格更低”、“安全更有保障”等“优势”几乎已不复存在。比起平均每天能够卖出十几罐的超市,某试点药店销售人员表示,在药店内,一个月可能只能卖出4至5罐。(3月26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国内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整个奶粉市场不容乐观。目前奶粉的消费者主要是婴幼儿家长,奶粉的质量关系到小生命的健康成长,国内奶粉的低生产标准让人们称为惊弓之鸟,选择奶粉时是谨小慎微,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代购。而此次的“奶粉进药店”,政府也是抱着极大的信心和诚意作出的试点项目,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监管部门深思。
奶粉进药店,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型销售模式,其初衷是想借助于药店的质量监管比外面超市等完善,产品的销售也更规范,消费者的信任度高,来扭转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重拾消费者对国内奶粉市场的信心。然而,奶粉进药店就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安全”的标准吗?
奶粉从鲜奶加工成奶粉,中间环节众多,怎能靠简单的将奶粉成品房间药店,披上“安全“的外衣,就能了事。药店作为最终销售的渠道,之前的生产环节并未参与其中,并不能担保奶粉质量。加之,药店售卖的奶粉品牌单一,付款方式复杂,消费者购买积极性不高,也是遇冷的一个原因。
作为监管部门,引进“奶粉进药店”销售模式,也是改善国内奶粉市场现状的一种尝试,其出发点是为广大消费者能安心够买奶粉。但笔者认为,奶粉进药店只提高了对最终销售环节的监督,而从奶源到整个加工过程的监督尚显薄弱,这也是奶粉质量好坏的关键之处。做好奶粉整个环节的监管,才能让消费者对国内奶粉笃信。
奶粉进药店也有其可取之处,毕竟药店的销售人员更加专业,但是必须保证奶粉无质量问题,药店才能真正放开手脚。所以,如何确保奶粉的质量安全,改变目前奶粉市场的销售状况,监管部门还需再发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何小凝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