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湖南宜章采访时发现,县委书记和县长带头给公车喷涂上了“公务用车”标志。宜章县今年出台《宜章县超标配备公车及公车私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方便群众和媒体加强对公车的监督,全县所有公车都粘贴了醒目的公车标志和举报电话。目前,宜章县535台公务用车全部完成“统一着装”,所有县领导的用车也都在第一时间贴上了公务用车标志。(4月20日《新京报》)
不可否认,一旦给所有的公车统一喷涂上醒目的标识,的确有助于公众监督,但寄希望于如此办法来遏制“车轮腐败”的顽疾,恐怕只是“花架子”。公众皆知,对于公安、检察、法院、城管等部门的执法车辆来说,通常都有着非常醒目的标识,哪怕是刚刚懂事的孩子,也都清楚相关车辆属于公务用车。可即便如此,这些年来,关于警车等执法车辆“公车私用”的问题仍然是司空见惯。
这其中,不仅一些旅游景点门口时常能够看到警务车辆的存在,而且,有的派出所长驾驶警车到千里之外去旅游度假,有的警察开着驾车接送子女……如此看来,治理公车私用问题,显然不是贴标这么简单。乍一看,贴上了“公务用车”的标识,似乎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监督权,事实上,此举更大程度像是一场“秀”。
就算花不了多少钱,但如果所有的公车统一喷涂显著标识,也难免会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而这样的一场辛苦,到后来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反而更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因此,在当前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大形势下,无论是治理公款吃款,还是遏制“车轮腐败”等,关键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真正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为各级领导干部戴上一道无形的“紧箍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常有如履薄冰的自觉意识。试想,如果我们的每一条党纪政纪真正成为了党员干部不敢触碰的“高压线”,一旦出现各类违纪问题,党员干部就会受到严肃处置,那么,必然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总之,要想整治各类歪风邪气,关键是要从管好党员干部的思想着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