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省陆续公开2014年预算信息后,近日,中央部门陆续公开了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其中国家税务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超过17亿元,居90余家部门之首,其中公务用车费用超过13亿元。而排名最后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只拨款97.43万元用于三公经费。(4月20日 《新京报》)
“三公”数据的公开是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一步。“三公”数据的公开为遏制“三公”消费,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创造了条件,为政府权力的正确行使提供了动力。“隐而不说”是“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然而,有些单位或部门即使公开了,项目也是“此消彼涨”,遮遮掩掩,公开的是一本账目,私下又有另一本帐。
不可否认,很多部门的三公经费大都遮遮掩掩,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政府部门公布虚假信息,实为失信于民,这种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私利的行为,大大伤害了公众的感情,“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政府所用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纳税人有权知道“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只有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并让老百姓参与到监督中。因此,笔者认为,要正真做到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而不是空喊口号。
“三公”公开引起围观,这是看台,也是考场。平心而论,去年的“考生”,虽有个别“优等生”,但敢为天下先的寥寥,精彩答卷不多,许多部门不太积极,且至今还有交白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开的动力不够,主要来自部门自律,而不是制度的刚性要求。
公开不能成为一时之“秀”,就需要在制度层面提供常态动力。更重要的是公开要详细计算每一笔支出,让老百姓看到钱是怎么用的,用在了哪里。部门预算要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做预算工作,要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把预算做实、做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彤话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