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随着95个中央部门2013年度决算公开,一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三公”经费也一同“亮相”。据统计,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0.15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减少9.54亿元,比2012年实际支出减少4.1亿元。(7月19日 京华时报)
“三公”经费公开历来受到社会关注,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三公经费”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近一段时期以来,党和国家狠抓作风建设,各单位对“三公”经费的管理更加严格,也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当时李克强总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
不过“三公”经费公开的程度如何,老百姓是否看得明白,如何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也有网友提出了一些单位公开程度不够的问题,浏览18日公布的各部门决算,“其他支出”的身影随处可见。如环保部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中,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项下,“其他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16777.53万元,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国土资源部242.62万元的外交类支出中,“其他外交支出”92.73万元,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多。数额庞大的“其他支出”中到底装了哪些支出?这些资金的使用合理吗?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其他支出”的存在有合理的因素,但金额要尽可能少。“要避免一些部门把‘其他支出’变成违规支出的藏身地,从而形成黑洞。”他建议,对“其他支出”要疏堵结合,堵就是限制金额不能超出一定比例,疏就是允许一些没法列入相应类别的支出存在,但要有相应说明,把原因解释清楚,不能让“其他支出”成为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有的单位对公车费用增加也未作说明,未公开下属协会支出明细等,这都说明“三公”经费公开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切莫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需要进行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明白国家机关经费支出用在了什么地方。将“三公”经费至于阳光下,是有效的防腐剂。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全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