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满邻居跳广场舞的音乐音量太大,56岁的施某在与邻居发生争吵后,竟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发泄,还放出自己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的人群。(4月26日《法制日报》)
一则不堪广场舞扰民鸣枪抗议放藏獒的新闻,再次引起公众对广场舞的热议。众所周知,广场舞可以帮助中老年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她们充实生活、排遣孤独、结交朋友,再加上其低成本、低门槛的实惠,受到了老年人的喜爱。然而,广场舞“火”起来的深层次原因折射出当前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健身的渴望,折射出公共文化设施及健身场地的匮乏。
单单从跳舞健身层面来说,无可厚非,值得肯定。但如何合理引导,彻底解决“硬伤”,是值得城市管理者深思的问题。寻找根本地解决之道,需要下些“硬功夫”。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增强机制制度建设,把精力放到老年人精神文化机制的修补上,将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建设完善基础娱乐设施,拓宽基础文化设施场地,在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上下功夫,增设更多娱乐场所,使居民老有所乐、有处可乐。
广场舞本是一件老年人健身娱乐的好事,却因噪音过大,贴上了“扰民舞”的标签。无论是前段时间温州居民集资购买高音喇叭对抗广场舞,还是近期石家庄石门公园的舞池被人泼洒了臭豆腐、油漆、机油等脏东西,广场舞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如何去掉广场舞的“扰民舞”标签,既实现广场舞的良好初衷,又在在不扰民的前提下,让老人们达到老有所乐?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尽早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噪声污染的法律法规和监管细则,明确执法标准,有法可依。加强双方沟通交流,互相包容和理解,用文明的方式解决矛盾,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时间控制上找“点子”,既不要跳的太早,也不能跳的太晚;在区域地点上求突破,寻找那些远离居民楼的空旷广场;最重要的还是在声音控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解决噪声污染的办法。据了解,成都市人民公园开始试验“无声广场舞”,大妈们戴上耳机翩翩起舞;日前,连云港市再次发放500个防扰民音箱等等。这些都是好办法。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想、用心去做,一定可以还广场舞的本来面目。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扬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