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泥泞的稻田里学习插秧,这是发生在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校园里的一幕。昨日是该校高二年级18名学生第一次插秧,现场窘态百出,有女生竟然拿反了秧苗。(5月13日《长江日报》)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学会插秧、播种等基本生产技能,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武汉老师带学生下田插秧遭受网络热捧,实在是怪事一桩。
带学生学插秧是一堂实践课,而插秧受热捧实则因为插秧成了当今孩子从未见识过的“新鲜事”。近期报道的“包山识桃花”、“脏衣服打包邮寄”之所以成为新闻,也是因为“事以依稀为贵”。插秧、识桃花、洗衣服本来就不是个事儿,如今却被人拿到网络上来说事,可见摈弃劳动实践、脱离生活的教育已经从体制上完全走偏。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创造生活和财富的基本技能,可是在家庭和学校,却被“学习”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和取代。当分数成为家长和老师唯一的心理安慰,孩子离生活也就越来越远。整个社会似乎不再鄙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把孩子的成绩当作了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劳动”这个“第一需要”在教育的字典里成了一个无法查找的“生僻字”。
陆游有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生活和社会才是一个大课堂,实践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更重要途径。而且,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生活实践并对生活实践起指导作用。所以,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必然以牺牲生活技能、道德养成、个性发展为代价。这种得不偿失的教育明显是在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带学生学插秧,传递着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强烈呼唤。
稿源:荆楚网
作者:范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