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昨日,丹棱县纪委书记骆仕明透露,像李开鹏这样的“挑刺工”,他们“秘密”选聘了40人。“这是一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名单,即使‘单上有名’的人,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挑刺工。”骆仕明说。(5月19日 新华网)
据了解,丹棱县聘请的这40位“挑刺工”分别来自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记者等专业人员,以及特邀监察员代表和普通群众代表。这40人互相之间也不知道对方是“挑刺工”,全县只有县纠风办主任和一名工作人员知道这些人是谁。不可否认,丹棱县以“挑刺工”暗访监督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要驱散作风“雾霾”又何需“专业挑刺工”去挑刺?
丹棱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县城,全县人口不过区区16万人,在党政部门供职的人员就更是屈指可数,部门和部门之间肯定也会更加熟络。既然这些“挑刺工”大都来自于政府部门,难道这些人之间竟然全都互相不认识?新闻中的“挑刺工”丹棱县宣传部副部长李开鹏讲述挑刺“露馅”经历,把破绽归结于“手提包包”,笔者并不认同,诺大个县城,机关干部若连宣传部副部长都不认识,那到属不正常了。
“挑刺工”未必能真正挑出部门作风之“刺”。全县范围猛刮的“挑刺”风暴,让窗口工作人员、部门干部和“局座”们纷纷吐槽直言:“工作时如履薄冰,压力好大好大。”许多部门和干部在面临挑刺时疲于去分辨谁是“挑刺工”谁是普通办事群众,而在全县“挑刺”风暴下,在机关干部感到“如履薄冰、压力好大”的情况下也会纷纷营造出一阵工作奋进、作风良好的假象。如此一来,挑刺也只会成为刮过的一阵风,风刮过了作风问题又反弹。
更何况,来自于机关部门的“挑刺工”本身也有自己的工作,假装办事群众去部门挑刺不但是挤占了自己的工作时间,也会跟办事群众“抢”时间,既不利于本职的工作的开展,更会让办事群众因此而受“拖累”。
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问题长期以来为群众所诟病,群众对于部门和机关干部的作风问题有着最直面和最切身的感受,如果政府部门能够真正沉下身子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的意见中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以及减少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自然能够将作风转变到位。如此这般,驱散作风“雾霾”又何需“专业挑刺工”?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松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