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韩玉印:“挑刺风暴”阵阵不如民主监督之风习习

发布时间: 2014-05-20 09:35:0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韩玉印  进入电子报

  今年以来,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昨日,丹棱县纪委书记骆仕明透露,像李开鹏这样的“挑刺工”,他们“秘密”选聘了40人。“这是一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名单,即使‘单上有名’的人,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挑刺工。”骆仕明说。
  40名秘密“挑刺工”,能否真的驱散干部作风“雾霾”?(5月19日《华西都市报》)
  丝毫不怀疑“挑刺风暴”的震慑力,“当听到我部门存在办事推诿问题时,我的脸刷一下就发烫了。”“局座”们纷纷吐槽:“工作时如履薄冰,压力好大好大。”;丝毫不怀疑“挑刺风暴”的积极作用,“这以后,我们部门就再也没有被点过名了。”
  其实,“挑刺”不是目的,与其猜测谁可能是“挑刺工”,来“防祸于未然”,不如改变工作态度,把每一个办事者都当作挑刺工。“迫使我们对每一个办事者都给予主动作为的服务。”既如此,笔者认为与其“挑刺风暴”阵阵,不如民主监督之风习习。
  尽管我们相信,“挑刺风暴”不会是一阵风,一定会持续刮下去,挑刺“风暴”也不是一场运动战,而是一场持久战,但“挑刺风暴”还是具有间歇性,不可能随时随地刮。而且“挑刺风暴”也不是完美无缺:一、不经济。如此大规模频繁抽调人员,不仅影响了“挑刺工”单位正常工作,而且置办监督工具摄像机,交通费用,也增加了行政成本;二、保密性受质疑。虽然“挑刺工”之间都是“单线联系”,且实行暗访人员、暗访小组、暗访对象“三抽签”制度,一旦有人员身份暴露,立马更换,但频繁抽调人员,即使不会有“内鬼”,也很难避免一回生二回熟,尤其,被抽调人员请假,不可能不走露消息,因此,很难杜绝各部门之间不会互通消息、城下结盟,制定“互不侵犯”协议,这样“挑刺工”暗访就会是演双簧,就会失去意义;三、16万人口的小县城,40人的“挑错工”,很难避免都是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老好好现象,不说给自己留条后路,避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尴尬,也不会将事情做绝,因此,人情关很难打破;四、“挑刺工”暗访毕竟凭“演技”,很难感同身受。
  群众监督就不一样了,既经济又实惠,还随时随地。如果说“挑刺”是“风暴”,民主监督则是习习之风,是烹小鲜,因为转变作风是持久战,靠一两次“挑刺风暴”不可能根治。只要有诚意,只要筑好监督平台,透明度工作流程,畅通电话监督、网络监督渠道,只要牢记“百姓之事无小事”,百姓反映的问题马上办,做到不“贪污”、不截留、不过夜,只要对发现的问题不是“通报批评”,而是有错必纠,直面淋漓,作风转变定会指日可待。
  为什么“群众反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因为百姓没有监督权,因为一些人唯上不唯下,这才是导致干部作风雾霾的症结所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只有百姓说了算。将监督权交给百姓,才能够实行更加全方位的时时的监督,才能达到文火烹小鲜之目的,才能味更美。
  再者,群众监督与“挑刺风暴”相比,不仅是习习之风,不会让部门领导患得患失,感到“工作时如履薄冰,压力好大好大。”相反,还会促使干部把每一个办事者都当作挑刺工,这才是“挑刺”的目的之所在。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玉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黄珺)
关键词:挑刺;民主;监督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