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条“拼车”专用道在无锡上岗,车内有3人以上就可以走,不会抓拍,全靠自觉。拼车专用道位于无锡兴源路,交警部门表示,“拼车”专用道运行一周以来,大大缓解了兴源路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将来可能会在其他路段推广。(5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拼车,对老百姓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在拥挤的大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只有一两个人的私家车。试想,如果目的地相同的人能搭一搭这样的“顺风车”,可以节约多少资源,方便多少出行的人?从长远来说,拼车这种时尚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各大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也很好地践行了环保节约的城市发展理念。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拼车还仅仅停留在熟悉概念的阶段,并没有付诸实践,拼车还远未流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部分私家车主并不愿意搭载陌生人。在保护个人财产、尊重个人隐私的社会心理驱动下,车主们把汽车当做是私人空间的一部分,所以对陌生人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排斥感。其次,拼车双方对于费用、时间、路线等都很难达成一致。如果因为这些问题的商讨而产生了矛盾,不仅浪费时间,更是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帮了“倒忙”。再者,拼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的归属很难确认。更为严重的是,拼车的大量出现对出租车司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甚至会影响到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在拼车的过程中,还有些“黑车”、“黑出租”浑水摸鱼,从中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所以,拼车要想在我国成为一种常规的交通运输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关部门不能因为拼车的缺点就否定它所带来的好处。其实,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拼车早已经是一种普及度很高的社会生活方式。“拼车”专用道配备警察执勤、给车辆张贴拼车告示、拼车中介的正规化管理……都是外国拼车得以有序进行的保证。在我国,“拼车”专用道能否进一步推广,关键还在于能否推动拼车的合法化进程。交通部门应当与车主、搭车人形成良好的协议关系,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控制下,用行政手段干预拼车的过程,不断加强对秩序的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无锡 “拼车”专用道的开通,为拼车能否常规化提供了试验的平台,本质上是一种城市管理的创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新应该始终以老百姓的需要与意见作为落脚点,在不断收集民意、观察成效的过程中改进革新。总而言之,“拼车”专用道先别急着推广,还得试一段时间再说。在这段时间内,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由此带来的成效与弊端,并拿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更新方案。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凝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