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章正:别把科普的“担子”压在科研工作者身上

发布时间: 2014-06-18 08:59:5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章正  进入电子报

  一线老科普工作者针砭科普怪状:讲不清,说不明。在科普的过程中,晦涩的专业名词会吓跑学生,这并不奇怪,但是科普作品中怎么会出现这么多晦涩的词汇以及和科普不相干的成绩汇报。(6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我国就已经制定关于科普工作的计划。可是,2010年中国大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虽然,在不少中小学中,时不时地邀请科研人员进行讲座,可是不少讲座“深入深出”,科普的效果并不理想。
  有人认为,科学本来就是枯燥的过程,将其转化为生动的语言,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并不擅长,甚至对他们吹毛求疵要求过高。加之,现如今科学的分支发展越来越细密,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专业。让科研工作者成为多领域的优秀科普工作者,本来就是对他们工作的“误读”,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本质而言,科普工作属于启蒙工作,也是我国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专业的人才。这一点,区别于学校的学历教育和技能的职业教育。科普运用社会化、持续性的方式,对群众进行科普的教育。而教育的全过程中,既要通晓科学知识,也要具备出色的口才和网络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有人曾生动地说,以科普工作者为主角,科普就是以科技为内容,以社会为舞台,面向大众唱的“现代文明戏”。
  当然,不把科普的“担子”压在科研工作者的身上,并不等于两者毫无交集。不妨借鉴美国的经验,在科研工作者中招募志愿者,经过一系列培训之后,成为优秀的科普志愿者。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联合科研工作者、志愿者、老师、媒体的力量,开发出学生和社会更加喜爱的科普产品,补足我国科普面临的缺口。
  爱因斯坦曾“普及”他的相对论:“一个人坐在火炉旁五分钟,他感觉象过了一个小时;一个男人与他喜欢的姑娘聊天,一个小时,他感觉过了五分钟。”虽然,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科普,不一定准确,但却让人记忆深刻。其实,让大众理解科学,让大众喜欢科学,科学本身并不容易做到,科学家也无法完成。此时,就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章正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徐芳)
关键词:科普;科研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