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公务员购买高档小区住房,价钱却比经适房还低?”近日,河南濮阳有群众反映,当地大力建设高档“公务员小区”,而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记者调查发现,涉事楼盘确为当地面向市直单位公务员定向开发的商品住房,而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则表示,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各种手续齐全,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7月30日人民网)
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那么,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白菜房价”,暗藏怎样的玄机呢?缩水部分的房价是否由膨胀的公权买单呢?
定向开发商品住房,意味着限定了购买人群。公务员可以凭借身份选房,普通老百姓却被拒之门外,公平性遭到质疑。公务员首先也是普通百姓,只不过从事的职业是涉及政府的公共事务,从这个角度讲,更应该正视自己,摆正姿态,带头抵制特权思想,并诚恳接受社会的监督。
开发商必然希望盈利,低于市场价格一半出售,这样表面“亏本”的生意不能按照常规思路来分析。官商之间极其微妙的关系,挑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由此引发众多猜想。开发商看重的是眼前既得利益还是长远利益,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失必有得,权力“期货”的“套现”必会成为他们谋利推波助澜。
如此分析,在这场“白菜价”的商品房定向销售中,开发商和捡了便宜的“公务员”皆是盈利者,那么买单的人恰是无权无位、领着微薄薪酬的普通群众。权力的失控,加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成员地位不公。“缩水”的房价是闹剧更是丑剧,哄抬着自我“膨胀”的公权意识,低价购房的“公务员”们,恐怕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打折房价和打折公信,哪一个更划算?
稿源:荆楚网
作者:罗婷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