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霍计武:警惕食品药品失信的“狼来了”

发布时间: 2014-09-05 09:04:3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霍计武  进入电子报

  2012年的那场“毒胶囊事件”让无数人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这两天又有消息称,浙江宁海又有人非法生产毒胶囊,9000万粒毒胶囊流入市场。(9月4日 《金陵晚报》)
  事情过去几年了,中国品牌奶粉陷入三聚氰胺的风波尚未完全平息;2012年的那场“毒胶囊事件”让无数人到现在仍心有余悸;这两天又有消息称,浙江宁海又有人非法生产毒胶囊,以“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经过“打胶”、“排胶”、“切胶”、“次品挑拣、成品包装”等4道程序,9000万余粒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的“毒胶囊”流入市场。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说:“工业明胶中重金属铬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其所涉及的违法生产企业更是多而广,危害更大。”
  三聚氰胺奶、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大头娃娃奶、毒胶囊等等,老百姓现在都不知道还有多少安全的食品可以吃?奶粉不敢吃了,火腿不敢吃了,火锅不敢吃了,油不敢吃了,现在连药也不敢吃了......
  首先,百姓关心的是9000多万粒毒胶囊不是一个小数目,被生产出来的毒胶囊都去哪里了?有没有已经上市销售,如果有的话,又是哪些药品“中枪”,被牵扯其中,可否给他们开出一个“毒胶囊”药品清单?又该如何将这9000万粒毒胶囊一颗不剩地回收回来,给百姓一个可以安心的交代?
  其次,药品不同于普通的食品,药品是用来治病救命的。但总是有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不顾良心,罔顾天地正义,无视法律威严。对这样的违法犯罪分子,必须依法一网打尽、严惩不贷,让为钱财而泯灭良心的毒胶囊生产者自食其恶果,同时给有意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暴利的人们预先敲响警钟。
  再次,毒胶囊之所以能够大肆流通,除了归咎于无良企业的见利忘义、“丧心病狂”之时,监管部门的缺位、监管的乏力已成为威胁药品安全的一个痼疾。对因为利益关系而牵扯其中的个人的也应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只有监管部门尽职尽责,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将相关违法行为截杀在萌芽状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姓看到太多类似事件之所以能够浮出水面,总是与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分不开。在一个健康运转的政府机构中,这样违法的行为如果首先是由监管部门发现查处,进而被媒体报道,这样才能更符合百姓对政府寄予的厚望。
  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已成为中国乳业的分水岭,这场乳业浩劫不仅让三鹿乳业轰然倒地,也重创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毒胶囊”事件将会“发酵”到何种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可以想到的是,从“毒胶囊”生产到销售再到监管的相关企业、部门的公信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社会诚信易催难建,如果这种牵扯到我国食品药品的造假对现有的社会诚信体系,以现在这个趋势持续施加伤害的话,以后,恐怕那个流传甚广的“狼来了”的故事,将会变成“中国的食品药品来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霍计武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徐芳)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