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原公安局局长武长顺,人送绰号“武爷”;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市民送绰号“季挖挖”;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以“票子多、房子多、女人多”获称“许三多”……透过绰号能看到贪官事发前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读出群众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9月8日 《北京青年报》)
记得小时候,老师总是告诫我们:“不要随便给同学起绰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绰号往往是利用人的外形、性格、特长或者缺点等突出特征起的名称,比如胖墩、排骨、满天星等等。这些有损别人尊严和形象的外号,可能在不经意间给人造成伤害;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这些绰号也是当事人留给他人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反映了外界对当事人的戏谑性认知。
同样的,很多官员也有绰号。与小学生们着眼外形不同,官员的绰号,往往是世人对其工作作风、人品风范的形象概括。包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人们心目中的“青天”;而“四尽太守”梁鱼泓、“鹅鸭谏议”赵霈、“蟋蟀宰相”贾似道、“十钱主簿”元庆智,乃至“三不吠犬”丁大全、陈大方、胡大昌,“纸糊三阁老”刘吉、万安、刘翊,即便我们对他们的生平作为不甚了解,但从这些绰号中,不难读出百姓对他们的憎恶之意。
古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官员主政一方,是好是坏,是碌碌无为还是勤勤恳恳,自然会在百姓心中留下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的绰号,其实反映的是官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官员自身行为端正,那么这个绰号肯定也不会太过歪曲;但如果贪腐堕落,就别怪群众讥讽“五毒俱全”;江湖作风,“爷”“大哥”绝不会是好称呼;大拆大建,“拆城”“善扒”会让群众除之后快。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员的绰号就是民意的风向标,既反映了群众对官员的印象,也反映了对官员的期待:如果群众对官员的某些作为感到不满,那么,官员就应该认真反思和检讨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能任由事情发酵,更不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同时,这些绰号也是传递给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的最好的材料。只有相关部门能够真正俯下身子倾听民意,读懂这些绰号里包含的民意,才能选拔出群众所需要的好干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文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