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拆城”、“季挖挖”、“拆迁大佐”、“六百帝”、“武爷”、“曾矿长”、“徐三多”……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或多或少都在当地有着这样那样的绰号。透过这些带着戏谑色彩的绰号,往往能“窥斑见豹”,寻到贪腐官员“东窗事发”前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也能读出当地群众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9月7日《羊城晚报》)
绰号是什么?绰号,词典上的解释是“外号、诨号”。现实生活中,“号如其人”, 好的绰号是一种善意的昵称或尊称,坏的绰号反映的是群众的不满甚至贬意。尤其是官员们的绰号,实乃一方百姓对其人政声的概括,往往精练而传神。透过某些官员的绰号,我们也可以发现官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对于官员的绰号,我们断然不可一笑了之,不当一回事。
先看两个古代官员们的绰号及由来。如“三旨相公”。指的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圭每次上殿面君,只说“取圣旨”;听取皇帝指示后,就说“领圣旨”;回到府邸后,对部下们就说“已得圣旨”,时人谓之“三旨相公”。
再如“一钱太守”。指的是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郡内太平,政绩显着,被提升为将作大将,临行前,郡内六位白发老翁,表民意,均出一百文钱相送,不收下就不让刘宠离开。刘宠无奈,每人收了一文钱,留下“一钱太守”美名。
很显然,“三旨相公”是老百姓对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鄙视,讽刺其失职;而“一钱太守”是老百姓对其清廉为官的赞美。
再举几个今天官员们的绰号:在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任上,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大工地,他本人也被南京市民送上了“季挖挖”“推土机市长”和“砍树市长”等绰号。雅安原市委书记徐孟加,被举报称其贪腐、淫乱、以权谋私,因其“钱多、房多、女人多”被坊间戏称为“徐三多”。湖北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被称为“五毒书记”,坊间传他“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
而雪山赤子毕世祥,任甘孜州政府副州长时,一年11次进入灾区现场;雪山草原,人们称他为“马背上的局长”;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在高原上长期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被群众亲切的称呼为“天上的菊美”……
事实证明,绰号如同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品行、作风。因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官员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为官如何,群众心里最清楚,感受最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人从不会走眼。他们给一方官员取的绰号,可谓是贴切非常、生动形象。
百姓给官员起绰号,无论好坏与否,都反映出官员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几许。百姓心中有杆秤,绰号虽简单,但反映的民情民意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拍蝇打虎”成常态的当下,作为纪委监察和有关部门,更应把官员绰号当做反腐的信号,透过一些官员诨名绰号等,善于发现问题,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检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若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