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秋云:课本“去中国化”岂不是民族的悲哀?

发布时间: 2014-09-11 08:18:1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秋云  进入电子报
  9日上午,习近平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祝贺第三十个教师节。期间,习近平说,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9月10日 北京晨报)
  笔者非常赞同习大大的观点,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华民族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血脉,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课本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试想,如果我们身边就连课本里都没有了古代诗词和散文,没有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岂不消失和突变,民族文化如何能发展和繁荣?
  我们不否认,文化繁荣需要文化的不断发展,发展的过程也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来自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但吸收和借鉴不是照搬,不是对固有的文化精髓的否定,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兼收并蓄。我们的文化如果硬要“去中国化”, 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彻底否定,这种文化倾向和偏见最要不得。我们不能学了别人,忘记了自己,最终只能成为别人的影子、附庸、跟屁虫,甚至他人文化上的奴隶,是自取灭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首先要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道,在老师有言传身教下,通过传授文化知识的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民族文化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用民族文化情感、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因此,在这个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我们更应该保有自己的民族风格、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让我们的课本“去中国化”,否定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这岂不是民族的悲哀?
  稿源:荆楚网
  作者:秋云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张城)
关键词:去中国化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