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郭元鹏:别用“物质秤砣”衡量“古诗重量”

发布时间: 2014-10-24 08:10:1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进入电子报

  前不久,习近平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小时候背诵古诗文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回忆,现在大家还能记得幼时背过的古诗文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2035人参与)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觉得受用;19.3%的受访者觉得“现在也没啥用”。(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青年报的这项调查,还算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经典古诗词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是有不少重量的。但是,也有值得顾虑的地方。尽管说,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是他们的经典栏目,但是由于其调查的范围受到了制约,这个好的一面未必就是真实的呈现。因为他的调查限于读者中,也就是说都是喜欢看报纸的人,这些人一般还都是喜欢文化的。在喜欢文化的人中,还有19.3%的人感到“现在没啥用处”其实也是一种尴尬。假如说,这个调查是一项全民调查,其结果又会如何?
  我想,说出“现在也没啥用”的比例就绝对不会是19.3%了。这是值得我们的文化部门思考的一个问题。缘何在一些人的心里我们的古诗词会出现“现在也没啥用”的感慨呢?这其实就是认知的错位,是文化的错位。我们所有人都一直在用“物质秤砣”衡量“古诗重量”,这样就是不对的了。
  如果我们用“有无用处”来衡量我们的经典古诗词的话,我想这用处真的还不大。古诗词换不来农民的丰收,古诗词换不来工人的工资,古诗词换不来商人的利益,古诗词换不来官员的乌沙。古诗词也仅仅对于那些文字工作者有用处,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仅仅对于研究者有用,他们可以研究一下古人的生存状态。如果非要用物质来衡量古诗词,非要用金钱来衡量古诗词的话,其确实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古诗词不是农民手中的铁锨,不是工人手中的螺丝刀,不是商人手里的计算器,也不是官员手中的送礼必备。
  用“有无用处”来衡量古诗词的重量就是错位的认知,更是在金钱时代的灯红酒绿之下走在了文化山穷水复的道路上了。但是,古诗词又是很有用处的。其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其可以让我们很儒雅。如果我们的少男少女都来读一读李清照,或许爱情就会更完美,或许就会少了些对爱情的彷徨,更或许就没有了小三和小四;如果我们读一读李白,或许我们就会少了些崇洋媚外,就会不再是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因为我们会感到自己的月亮其实也很大很圆,我们爱着自己的家乡;如果我们能读一读杜甫和屈原,或许我们就知道什么才是爱国,我们就会知道“国破山河在”的那种对祖国的眷恋。
  商人喜欢古诗词会是一个儒商,官员喜欢古诗词会是一个濡官,孩子喜欢古诗词也就不会写出《孙悟空的女儿叫慈禧》的作文了。当然,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化是多元的,我们岂能固守传统,成天抱着诗歌昂首吟唱,但是请别把我们的瑰宝当做垃圾,亦不能用“物质秤砣”去衡量“古诗价值”。
  文化不是用来称的,而是用来品味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物质秤砣;去中国化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